推动上海从“首提地”迈向“最佳实践地”,上海市十五届人大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叶佳琦 发布时间:2023-01-10 11:56

摘要: 全市基层立法联系点对92件立法提出建议14008条,其中1546条意见被不同程度采纳。

本届人大以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按照首提地的责任担当、建设最佳实践地的目标要求,努力在人大依法履职的各项工作中,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内涵和实践内涵。


五年里,全过程人民民主从首提地迈向最佳实践地。上海基层立法联系点提质扩围,从10个增至25个,共对92件立法提出建议14008条,其中1546条意见被不同程度采纳;市人大代表共提出222件代表议案和5338件代表建议,其中132件代表议案已经转化为常委会的立法、监督、重大事项决定。


为立法提供“民声依据”


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时首次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党的二十大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


五年里,“立法直通车”提质扩容,25个市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进驻产业园区、行业协会、家门口驿站,实现在上海各区的全覆盖。全市基层立法联系点对92件立法提出建议14008条,其中1546条意见被不同程度采纳,上海的基层立法联系点成为向下延伸察民情,向上直通传民智的“民意直通车”。


不仅如此,在上海,5552个“家站点”(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代表联系点)遍布黄金商圈、远郊乡村;有4.3万人次各级代表通过“家站点”联系人民群众,了解反映群众呼声和期盼,推动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解决,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人大代表就在身边。


让百姓在基层社会治理中表达合理意见和诉求,同样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随着‘一江一河’发展战略的推进,中远两湾城1.69公里岸线成为苏州河42公里岸线最后一个断点。但居民担心着贯通后的安全问题。”普陀区宜川路街道中远两湾城第三居民区书记恽梅说,他们前前后后收集了2000多人次的意见建议,并将这些声音切实带到立法征询的现场。


等到《上海市黄浦江苏州河滨水公共空间条例》颁布后,恽梅发现:居民的关切的几个关键问题在其中有了明确的说法:如,居民关心步道设施养护问题,《条例》第三十九条就明确了制度与责任。居民群众的诉求变成了有序的建言,真正为立法提供了“民声依据”。


为打赢大上海保卫战发挥人大职能作用


在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市人大常委会启动紧急立法程序,从起草到表决通过全国首个疫情防控地方性法规《关于全力做好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定》,仅仅花了10天。


为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市人大常委会牵头组织起草并审议通过《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条例》,在全国率先将进入公共场所按照要求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列入法规,并连续两年组织执法检查和工作监督。


2022年,上半年上海发生新一波严峻复杂疫情后,常委会及时制定《关于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意见》及相关法规,发挥法治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600多位市人大代表到社区报到,200多位市人大代表投身抗疫一线工作。


今年4月,市人大代表施政接到了苯丙酮尿症(KPU)患者的求助,得知上海有将近200个病患因封控面临着断粮、断药的困境。如何在疫情战役的当下,为罕见病患者构建一个运行畅通的服务体系,帮他们跟上海一起渡过这个“倒春寒”,关乎这座城市的细心和良心。为此,施政把这条求助转换成了一份份专报、一条条建议,以及一通通和委办局协调沟通的电话。令她振奋的是,在多部门的推进之下,保障KPU患者所需药品和食物的生命线最终很快得以打通。


据悉,疫情防控期间,总计有1900多人次市人大代表提出各类意见1600多条,汇编成工作专报61期,形成代表建议220多件,解决人民群众出行、就医、保供等急难愁盼问题。


共提出222件代表议案和5338件代表建议


五年来,代表共提出222件代表议案和5338件代表建议,其中132件代表议案已经转化为常委会的立法、监督、重大事项决定、专题调研等项目,90件交“一府两院”办理。有4084件代表建议得到解决采纳,占总数的77%,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


有关生物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临港新片区离岸业务发展、完善长护险、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人行天桥加装电梯、社区适老化改造、加强疫情防控工作、建设上海工业博物馆等重要建议得到落实。可以说,上海重要工作和重大决策都能听到人民的声音、尊重人民的意愿、汇集人民的智慧。


责任编辑:陈烺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制定和修改法规121件,组织执法...

郭芳、张小宏任上海市副市长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召开机关干部会议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