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数字经济人才缺口预计至少100万,市总工会提出:进一步提升上海劳动者数字技能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张锐杰 发布时间:2023-01-10 20:15

摘要: 打造数字经济时代的高质量人才队伍,为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奠定发展基础。


上海是全国数字经济领军城市,亿欧数据显示,2021年,上海数字经济规模占比已超过50%,数字经济规模位列全国首位,城市数字化转型正在成为推动上海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但是,数字经济高效发展的背后,高水平数字技能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今年“两会”上,市总工会将提交《关于进一步提升上海劳动者数字技能的建议》的提案,提出从发布数字技能需求目录、打造数字技能提升平台和深化技能培训产教合作等方面,提升上海劳动者数字技能,打造数字经济时代的高质量人才队伍,为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奠定发展基础。


传统岗位被替代、人才缺口大

数字经济发展影响就业结构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市场就业结构产生了深刻影响。一方面,大量重复性的传统岗位面临被数字化、自动化技术替代的风险,麦肯锡预测,至2030年,中国将有2.2亿劳动人口因自动化技术发展而面临技能重塑或被迫的职业变更。另一方面,高水平数字技能人才缺口随数字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扩大,人社部相关数据显示,预计未来五年,物联网行业、智能制造行业的人才缺口总量分别超过1600万和900万。


上海是全国数字经济领军城市,数字经济高效发展的背后是上海对于高水平数字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上海在线经济和三大数字经济相关的先导性产业的人才缺口分别在40万和60万人次;同时,上海提出了“十四五”时期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比例高达80%的发展目标,对从业人员的数字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前技能供给与产业需求不相适应、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培训发展体系不健全等因素限制了从业者数字技能的提升。


个人技能重塑滞后市场需求

建议提高人才需求目录发布频次


数字经济具有创新发展快、产业覆盖全的特点,这也意味着数字经济时代对于数字技能的需求也呈现动态性、多元性、差异性的特征,导致职业教育培训的发展、个人技能的重塑往往滞后于市场需要,形成技能人才供给侧短缺与过剩并存的结构性矛盾。


市总工会建议,上海市可依托各行业协会、社会组织进行深入调研访谈,进一步细化《上海市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开发目录》中对于数字领域紧缺工种的能力要求,充分阐明需求缺口,提高人才需求目录的更新发布频次,为职业培训体系的动态调整和产业工人的技能转型提供更加详尽、可落地的方向性指导。


线上学习资源良莠不齐

建议市级打造数字技能提升平台


线上化数字技能培训是降低数字技能获得门槛的重要方式。而当前市场上良莠不齐的数字技能学习资源对全民数字素养的提升形成了一定阻碍。2022年8月,在中央网信办和中央党校的共同指导下,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平台正式上线。然而目前该平台的学习资源仍有待丰富,学习激励与反馈机制仍有待健全。


市总工会建议,上海可充分调动科研院所、职业教育、数字产业、行业智库等资源,打造市级层面的高质量数字技能提升平台,向社会尤其是缺乏自建培训体系的中小企业免费开放梯次化、差异化的数字教育资源与线上学习服务,同时积极探索将上海市数字技能评定、人才评价的工作与平台教育学时、课程完成度挂钩的运行机制,激励劳动者自发、主动进行数字技能课程学习。


推动劳动技能转型

深化技能培训产教合作


数字应用技能的提升要以实践作为最终的评价标准,单纯的脱产理论教育与线上化技能学习难以充分满足实际的技能提升需求,需进一步联动职业教育培训资源与产业端的实战资源,深化实训教育。


上海数字经济企业数量、工业互联网企业数量均全国领先,市总工会建议,上海可借鉴成功案例,充分发挥市内数字经济标杆企业和数字技能培训机构、院校的带动作用,鼓励产教双方联合共建数字技能实训基地,有针对性地为上海输出高质量数字人才。

责任编辑:罗菁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两会“职”通车|新委员,新期望!...

大力弘扬三种精神,树立“精神灯塔...

低收入职工群体工资低、增长慢!委...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