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想到,兔年上班第一天,我们老百姓就收到了这么实惠的大礼包。”1月28日,在长宁区2023年为民办实事项目的启动仪式上,来自曹家堰的居民楚孝南一连说了好几遍“没想到”。
兔年开工第一天,没有选择重大工程签约,也不是进楼宇进社区,而是在这一天启动了新一年为民办实事项目,这个新年“大礼包”实实在在接地气,送到了老百姓心坎上。
“今天,我们在农历新年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召开2023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启动仪式,就是要把群众的事放在第一位,争分夺秒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长宁区区长张伟的这番话说得很实在。
可以说,为民办实事项目是贯彻落实“人民城市”理念最具体、最生动的实践,是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要举措。
记者了解到,在今年的为民办实事项目中,长宁区通过各方意见收集共计汇总了16项和居民百姓息息相关的实事项目。其中,既有精品小区建设、生境花园的扩容,又有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场所的新增,另外,还惠及到了小学生的爱心暑托班,市民群众的健身场所等等,可谓干货满满。
在这16项实施项目中,记者还发现到了和就业相关的一条。众所周知,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为此,长宁区今年特地将“送岗位”、“稳就业”纳入到了民生实事项目之中。
“今年,我们将帮助240名长期事业青年实现就业创业。”区人社局就业促进科科长崔晓嵩告诉记者。在稳就业的基础上,人社局今年还首次将目光锁定在了长三角区域。
“我们会把长宁区的一些重点产业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需求进行有机结合,并扩大招才揽才的覆盖面,将在今年一季度举办长三角招聘会,为企业提供更优质的人力资源。”崔晓嵩透露。
启动仪式上,各主责部门第一时间领取了任务书。这种“开局即冲刺”精气神就是为了能够让更多的实事项目在当年立项、当年开工、当年完成,让老百姓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可以说,为民办实事项目的征询形成、实施推进不仅是一个建设过程,更是一个听民声、汇民智、聚民力,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的重要过程。
通过集中力量,解决群众关心的“身边大事”,又能分门别类,精准办好群众需求的“关键小事”。长宁区每年限时完成十几件看得见、摸得着、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事,实实在在惠民生、暖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