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闵行区浦锦街道芦胜村党总支书记张义民,这些天分外忙碌。他既马不停蹄地走访调研,也抓紧时间与村民深入交流,收集民意。“这些天,除了祝贺我当选的村民,也有很多人来找我反映问题,这让我意识到,成为代表是一种认可和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张义民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张义民告诉记者,作为一名新代表,他将切实履行职责,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为乡村的老百姓发声,为人民办实事谋福祉,为基层群众解决“急难愁盼”的问题,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打造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和幸福乐园。
从酒店转行回归村里
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芦胜村是张义民的家乡,也是他如今带领村民过上更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地。张义民曾经营着一家酒店,为何会选择回农村发展?他和记者讲述了自己的心路历程。
“可能由于我是干酒店的,接触的客人形形色色,处理事情能力强,最早村里的干部就让我去做做村民的劝导工作;后来,架不住村里的邀请,我决定回到农村发展,带领村民一起增收致富。”五年前,经党总支换届选举,张义民成为了浦锦街道芦胜村党总支书记。这些年来,张义民一有空就往村民家跑,了解村民们的实际生活情况。正是这“闲不住的脚头”,让张义民找到了更好服务村民的切入点。
“做村民工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听老百姓说话,说老百姓听得懂的话。”他告诉记者,芦胜村党总支每月召开一次党群代表议事会,党小组长、村民组长、志愿者组长等“九长”加入其中。“大家围坐在一起互动一个小时,畅所欲言,不少问题很快就得到了解决。”张义民说。
2019年,芦浦医疗服务站在村里开张了,而这个医疗服务站的诞生离不开张义民和村民们的多次“闲话家常”。“有些村民在闲聊时抱怨看病配药实在不方便。我就找机会和街道汇报了想要开设医疗服务站的想法,并把周围的医疗资源做了排摸,一并上报给了街道。”如今,医疗服务站填补了浦锦街道北面医疗资源的相对空白。村里人在家门口就可以看病配药,周边其他村和小区的村民百姓也得到了方便。
创新性提出“PVP”模式
提升村民参与乡村治理意愿
近年来,芦胜村相继获得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上海市2019年度美丽乡村示范村、2021年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一系列荣誉。张义民说,“五违四必”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让村里硬件焕然一新。然而,村容村貌整治完毕后,如何进行后续长效管理,保持村内环境整洁成了新的问题。如果请第三方进行环境维护,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而村民本身成了关键的突破口。
对此,张义民经过深入的调研和充分的思考,创新性地提出了“芦胜PVP模式”:其中第一个“P”是Party(政党),代表党建引领;中间的V是Volunteer(志愿者),代表自治;第三个“P”是Public(公众),代表共治。党建引领下秉承“PVP”模式的开展,就是农村社区长效治理建设的一种尝试,发挥志愿者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人缘、亲缘和业缘优势。
如今,美丽乡村志愿者有178人,参与的家庭占全村本地常住家庭的一半以上。美丽乡村志愿者每天一起参与“清、巡、教”,既是“清洁员”,也是“巡查员”,还是“教导员”,他们的身、心、行都融进了村里。“村民必须参与乡村治理,乡村必须由村民亲自治理。”张义民让乡村社区关系回到了村民的日常生产生活场景中,提升了村民共同参与的意愿和能力。
不仅如此,芦胜村如今还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它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模式,村内“种动员”等亲子农场合作社应用现代灌溉、栽培和绿色防控技术,打造线上智慧农场产销一体化平合,每年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让农村集体经济富起来,让农村生态环境美起来”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坚定的践行。
关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坚持为群众发声
即将召开的2023全国两会,是张义民当选后的首次“大考”。这一次,他聚焦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准备将上海最新探索成果转化为代表建议,为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贡献真知灼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特别是产业振兴。作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突破,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张义民说,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从前期的依法授权、试点探索,到修改土地管理法,再到实质性推进入市交易,经历了8年的探索,表明了中央对改革的坚定决心和审慎态度。但是,在试点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权同价”存在障碍,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主体规定不明确等。“因此,我建议从国家层面制定实施细则,为全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指明方向。”
作为基层的管理者和服务者,张义民表示,自己将继续做好本职工作,坚持为乡村群众发声,不断优化发展长效治理模式,使芦胜村长效治理建设真正扎根于群众,服务于群众,回馈于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