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海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39.42%,再创历史新高并实现15年“连升”

来源:劳动观察 发布时间:2023-03-23 19:04

摘要: 2022年健康上海行动阶段性成效显著,20项指标提前达到“健康中国2030”目标,市民健康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提升。

3月23日举行的第35个爱国卫生月暨第33届上海市健康教育周启动仪式上,最新监测数据发布:2022年上海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9.42%,创历史新高并实现15年“连升”。


“三提升一巩固”,健康素养稳步向前


市健康促进中心党委书记唐文娟介绍,“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健康上海行动(2019-2030年)》的重要指标之一。根据国家和本市卫生健康委的部署,上海已连续15年开展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工作。2022年共调查25012名15岁-69岁城乡常住居民,覆盖全市16个区。本次监测结果显示,上海居民总体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9.42%,比上一年增加1.17个百分点,再创新高。此次素养监测呈现“三提升一巩固”的特点。


一是不同人群的健康素养都稳步提升。与2021年相比,男性和女性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都有提升,女性居民增幅更大,从39.42%提升到41.75%。绝大多数年龄段居民健康素养也都稳步提升,其中65-69岁年龄段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增幅最大,从26.24%提升到29.41%;45-54岁年龄段居民从35.33%提升到37.44%。


二是居民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有所提升。2022年居民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达到48.42%,较上一年度提升0.52个百分点。监测结果显示,34.64%居民知晓肝脏具有解毒、消化和分泌胆汁功能,较上年上升2.69%;64.17%居民掌握选购包装食品注意事项,较上年上升1.47%;81.72%居民了解正常体温波动不超过1℃,较上年上升1.08%。


三是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进一步提升。2022年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达到41.65%,较上一年度提升1.25个百分点,健康饮食和慢病预防等方面改善明显。监测结果显示,59.90%的居民知晓吃豆腐、豆浆等大豆制品对健康有益,较上年增加1.99%,其中80.22%的居民了解大豆制品对心血管病患者有好处,较上年增加2.13%。69.19%的居民能够识别癌症早期危险信号,较上年增加1.39%。


四是居民健康技能和生活方式有所巩固。监测结果显示,43.76%的居民能识别“OTC”标识,较上年增加4.18%。56.79%的居民掌握火灾时正确逃生方法,较上年增加1.99%。51%的居民知道免费卫生热线号码12320,较上年增加1.04%。66.61%的居民了解运动对健康的好处,较上年增加0.67%。


“三个重点”,补齐短板为健康赋能


2022年健康上海行动阶段性成效显著,20项指标提前达到“健康中国2030”目标,市民健康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提升。但监测结果显示,目前健康促进工作仍存在薄弱方面:农村人口、60岁-69岁老年群体、低收入群体等健康素养水平相对较低,城乡差异有一定程度扩大;健康技能和基本医疗素养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


下一步,本市会同相关部门大力实施健康上海行动,广泛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加大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健康促进工作力度,补齐短板。


一是推进健康知识普及行动,让健康科普“精准触达”。依托健康县区、上海市卫生健康街镇、健康场所等建设,对重点人群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服务;利用互联网、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技术,针对不同人群开展符合其特点的健康科普活动,提高健康教育的针对性、精准性和实效性。针对农村人口、文化水平较低人群和老年群体的素养薄弱环节,开展“精准扶贫”,促进全人群素养提升。


二是深入普及健康技能,让健康素养“知行合一”。对健康技能、基本医疗和传染病防治等素养相关内容加强健康教育,尤其是普及健康技能,组织专家引导公众科学合理使用健康技能,充分发挥医疗机构、大众媒体在健康知识普及和传播的重要作用,继续推动公众实现健康知识由“知”到“行”的转化。


三是强化自我健康管理,让健康生活“人人享有”。积极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引导公众主动学习掌握常见慢性病、传染病预防的知识和技能,坚持勤洗手、常通风、“一米线”、公筷公勺、咳嗽礼仪、清洁消毒等良好卫生习惯和合理膳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科学就医等健康生活方式,增强自我健康管理意识,提高健康素养和自我防护能力。


头图来源:图虫



通讯员:任玲
责任编辑:叶赟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聚焦健康监测评估,凝聚共识形成合...

2022年上海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

2022,上海六大重点提升健康城...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