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0日,“2023上海国际友好城市青少年夏令营”在上海市市东实验学校(上海市市东中学)开营。据悉,夏令营将持续至7月31日。
作为一个世界各国青年学子触摸多彩中国、感知魅力上海的重要窗口,今年夏令营回归线下,十分令人期待。12个国家13个城市73名营员汇聚上海,将与上海同龄人一起开展中文和中国画、非遗、汉服、宫灯、盘扣、剪纸、篆刻、书法、陶艺、茶艺、衍纸、舞龙、功夫扇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学习、城市创造者课程模型制作、友城青年论坛交流、城市人文风貌考察、高校及场馆参访、城市定向挑战以及当地家庭生活体验等活动,守候友城约定,绽放青春风采。
夏令营活动采取友城营员与上海中学生志愿者“一对一”沉浸式结伴营修模式。6月初开始,来自上海6个区相关中学的学生志愿者与友城营员通过邮件、微信等时时联络,交换各自信息,介绍活动概况,了解筹备事宜,表达交流期待。尽管当时结对伙伴相隔千里,但彼此心心相印,日夜盼望相聚时刻。7月18日,友城营员一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就见到了亲切熟悉的志愿者伙伴们。大家激动万分,手手相牵,紧紧拥抱,一秒成团。
开营仪式上,第二次参加夏令营活动的比利时营员Margo Thoné Hermans和第一次参加夏令营活动的William Saeys兴奋地分享他们对夏令营的期待:“我们终于能够真正地见到大家!我们迫不及待地想要实地探索中国文化。让我们充分利用夏令营两个星期的时间,享受每分秒每秒,创造一生难忘的回忆!”
据悉,自2009年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每年举办“上海国际友好城市青少年夏令营”活动。在各国友城的大力支持下,夏令营活动已成功举办十三届,共有来自37个国家41个国际友好城市的1431名师生参与其中,培养了一批知华、友华学生;近60所上海学校的670名中学生参与夏令营活动,并担任志愿者。
头图为营员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劳动报记者 贡俊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