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上海市卫生系统青年人才奖励基金会主办,上药控股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协办的第19届“银蛇奖”颁奖典礼8月15日举行。22名杰出医务青年摘获“银蛇奖”,17名医务青年荣获提名奖。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史之峰、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刘珅荣获本届“银蛇奖”一等奖。他们的导师,华山医院毛颖教授和第六人民医院范存义教授荣获“银蛇奖”特别荣誉奖。
“银蛇奖”是上海市卫生健康系统青年人才最高荣誉奖,1989年设立。该奖项面向上海40周岁以下优秀医务青年,每两年评选一次。30多年来,“银蛇奖”对发掘培养上海优秀医务青年人才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批又一批的优秀青年才俊在这个平台上脱颖而出。截止目前已经有313位医务青年获此殊荣,29位一等奖获得者的导师荣获特别荣誉奖,323位获得提名奖。获奖者队伍中已诞生了9名院士以及一大批名医名家和著名学科带头人,有的还走上了重要领导岗位。这些德才兼备的医务青年,已然成为上海医疗卫生队伍中一支重要的中坚力量。
本届93位申报者中,1位获得“国家杰出青年”项目、7位获得“国家优青人才”项目,还有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 中组部“青年千人”项目和科技部“青年科学家”计划等高层次项目。39位获奖者中90%都有领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或重大项目。有的在国际顶级杂志上发表高影响因子和高他引论文;有的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他们勇于创新,突破了临床上一些重大的疑难复杂问题。共获得250项专利授权,其中发明专利85项;许多专利已实现转化,运用于临床,产生了非常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瞄准医学前沿,以科研促临床。一等奖获得者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史之峰博士,专攻神经肿瘤,尤其是恶性脑胶质瘤,建立胶质瘤分子分型华山方案,阐明了多种WHO未定义胶质瘤亚型的分子特征,提出“分子分型在预后判断上优于WHO分级”的新观点;研发基于人工智能影像组学技术的脑胶质瘤快速分子诊断系统,诊断时间仅需3分钟,准确率高达93%。主持国家及省部级课题8项,发表SCI论文32篇,授权发明专利8项。
潜心临床攻关,于传承中求创新。一等奖获得者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刘珅博士,传承六院“断肢再植”技术,完成断肢/指再植、显微皮瓣等手术千余例,促进从“保肢”到“保功能”转变;对“肘关节粘连”,建立治疗新技术,提高综合疗效;对“肌腱粘连”,阐明防治材料作用原理及机制,指导新技术和产品研发。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专利授权15项,已转化5项。
探索基础研究制高点,取得重要学术成果。入选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的二等奖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市免疫学研究所邹强博士,围绕肿瘤免疫应答与耐受的代谢调控机制,采用分子、细胞、生化、动物模型、临床样本等,研究参与调控肿瘤免疫代谢的关键因子及其作用机制,探索干预肿瘤免疫代谢提高肿瘤免疫应答的免疫治疗策略,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学术成果,为提高抗肿瘤免疫应答提供了新的靶点和策略。
头图为颁奖大会现场。活动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