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障电池缘何能重新充电上路?上海警方侦破一新领域新型犯罪案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包璐影 发布时间:2023-08-31 16:19

摘要: 故障电池缘何能重新充电上路?实为非法改写新能源车电池数据所致!上海锁定新领域新型犯罪


为牟取非法利益,不法分子采用技术手段将新能源车健康电池组的数据非法写入故障电池组中,从而绕开后台锁定功能,使故障电池组得以重新充电上路,造成极大道路安全隐患。


近期,上海警方紧盯计算机领域新型犯罪,成功侦破一起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克隆新能源车动力电池的案件,抓获屠某、刘某等4名犯罪嫌疑人,查扣芯片读写器、超级编程器等作案工具,及时消除了道路安全隐患。


新能源车电池组被克隆


今年5月,上海市公安局嘉定分局网安支队在辖区某新能源车企开展工作中,发现近期部分车辆的动力电池数据存在异常。通过企业信息系统,民警发现在同一时间段内,存在同一ID的动力电池在北京、江苏、上海、福建等多地同时出现并使用的情况。


按照国家监管要求,每一块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组,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性能标准及安全设计技术要求,并配以唯一的电池ID编号。车辆一旦发生撞击、泡水等情况并达到一定程度时,电池组就会启动后台锁定功能,防止因电池原因发生进一步的危害。此时,车辆无法使用高压电,也无法行驶,需要运至维修站检测电池损伤情况,检测或维修合格后才能解锁,以确保车辆行驶安全。


经与车企技术人员深入沟通,民警发现这些相同ID号的车辆在之前都因交通事故而被后台锁住了电池组,无法充电和行驶。由此分析认为,这些同一ID号电池组内的数据极有可能被人为盗刷篡改,即把一套健康完好的电池组数据写入了多个故障电池组内,从而破解锁定功能。


不法分子的盗刷行为导致被锁定的故障电池可以重新上路行驶,极有可能引发电池短路甚至起火等高危情况,严重危害驾乘人员生命安全,造成极大交通安全隐患,嘉定警方随即抽调警力成立专案组开展攻坚侦查工作。


海量数据“筛”出嫌犯


专案组从电池后台数据库入手,从海量数据中细致梳理克隆电池板从断电锁死到重新上路的时空线索。经过抽丝剥茧的分析,专案组发现有三个互联网自媒体,以汽车电池“解锁”为噱头,发布相关教学视频。经核查,这三个自媒体平台分别对应三个外省市汽车修理企业。同时,经过数据筛选比对,发现涉案车辆均与这三家企业有关联,这些事故车辆的电池解锁极有可能均在这些汽修厂内完成。


由此,屠某等4名犯罪嫌疑人浮出水面。由于三家修理厂之间并没有关联,专案组制定了兵分三路、各个击破的抓捕计划。在进行大量外围调查的基础上,今年6月,警方辗转多地将4名犯罪嫌疑人悉数抓获,并缴获了一批用于盗刷电池板的电脑、硬盘、芯片读写器、超级编程器等工具。


解密“作坊式”操作隐患大


到案后,犯罪嫌疑人分别供述了自2022年以来,使用工具将多辆正常完好的汽车电池组内的数据读出,后从各种拍卖平台、二手车商收购事故车或故障电池组,再将完好数据写入故障电池组内,完全覆盖故障电池组的原有数据,形成了与母版电池一模一样的克隆电池组,突破后台锁定功能并使得故障电池组可以重新充电上路。之后,嫌疑人再将车辆或电池组倒卖给他人谋取非法利益。经查,犯罪团伙解锁一块动力电池收取费用在1000至3000元不等,累计获利约5万元。


目前, 4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已被嘉定警方依法取保候审,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案件侦破后,该车企后台数据显示,全国没有再新增克隆电池组。


头图为涉案中嫌疑人非法改写新能源电池。警方供图



责任编辑:胡玉荣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全球专家齐聚上海探讨绿色氨能未来...

1+1=烧!加块电池跑得快?烧得...

复旦大学彭慧胜团队走通纤维电池“...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