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31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发展在申城”系列主题市政府新闻发布会第八场——“聚力‘最虹桥’深耕‘数字化’”长宁区专场。记者从会上获悉,在上一年度成为全市首个百亿楼的基础上,区内的金虹桥国际中心今年至7月的税收已突破百亿元,再次成为上海年度首幢税收百亿楼。
重点商务楼宇均单位面积产税9千元/每平方米
长宁是上海联通长三角、面向海内外的重要门户,是上海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作为“大虹桥”上海市域内唯一的中心城区,长宁正举全区之力推进“最虹桥”引领行动,加快落地一批高含金量的政策措施,推动产业发展布局更加优化、枢纽门户功能持续升级。
据介绍,今年1至7月,在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各片区中,长宁片区以不到七分之一的面积,贡献了超过三分之一的税收。在重大战略的带动下,上半年全区经济发展“跑出”加速度,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5.3%,增速位居全市第一。
可以说,“3+3”重点产业(第一个“3”是“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航空服务业、时尚创意产业;第二个“3”是人工智能、生命健康、金融服务)在区域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愈加明显,税收比重达70%;楼宇经济的特色优势不断扩大,重点商务楼宇平均单位面积产税约每平方米9千元。
值得一提的是,金虹桥国际中心在上一年度成为全市首个百亿楼的基础上,今年到7月税收已突破百亿元,再次成为年度首幢税收百亿楼。
数字经济成为全区最大产业和最强引擎
“数字长宁”有着20多年的积淀,近年来,“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一批头部企业和优质中小企业集群式发展,带动数字经济成为全区最大产业和最强引擎。
据透露,1至7月,6100余家数字经济企业税收占全区税收比重为54.9%,亿元以上交易量的电商平台达26个,平台交易总额居全市第一;上半年软件信息业营收同比增长58.9%,增幅居全市第一。
记者了解到,当前,长宁区正在以深化“科创中国”试点为契机,高标准打造“上海硅巷”科创街区,充分发挥中科院硅酸盐所、中科院微系统所的引领效应,1.48平方公里区域内集聚了新微智谷、华为联通创新示范中心等10多家创新载体以及500多家科技企业,着力推动科技回归都市、街区创新转型。
多措并举,栽好人才安居这棵“梧桐树”
此外,记者从会上了解到,目前,长宁区正在积极对接刚刚出台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新一轮政策措施,以企业所需、长宁所能为导向,争取更多先行先试,不断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
例如,全力推动虹桥机场东片区的开发利用,有效整合资源,加大临空核心区优质载体供给。同时,着力增强特色产业的集聚度,持续提升产业整体能级和发展韧性。
当然,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围绕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长宁区目前正努力营造安居乐业、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环境。
据介绍,区人社部门已制定了《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发展“十四五”规划》《加快人才集聚,助力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同时,率先成立人力资源服务业党建联盟,实现产业发展和人才发展同频共振,建好人才发展“生态圈”。
为了进一步调动用人主体在“引、育、留、用”各环节的自主能动性,让初创期企业“长起来”、成长期企业“好起来”、成熟期企业“强起来”,人社部门不断激发人才创新“新动能”。
留住人才还得栽好人才安居这棵“梧桐树”。记者了解到,目前,长宁正积极推进人才安居工程建设,持续增加人才公寓房源供给力度,创新实施留学回国人才租住人才公寓专项支持政策,并提供最长12个月、最高4.5万元的租金补贴,区重点企业通过该政策成功引进130余名海外人才。
头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劳动报记者 包璐影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