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1日,记者从上海发布的《上海公安机关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本市经济高质量发展30项举措》(以下简称《30项举措》)中了解到,六大版块内有15项举措任务涉及到公安交警部门,以此持续精细化交通管理,不断推进“放管服”改革。其中,就包括解决“停车难”“卸货难”,简化办事流程等多项涉及民生服务内容。
来沪运输鲜活产品等车辆审批时间缩至1天
交通是城市的动脉,是城市功能正常运转的基础保障,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为此,上海公安交警部门不断深化城市路口精细治理工作,深入挖掘路口通行空间,因地制宜采取拓宽进出口段、增设待行区、增加排队空间等措施,灵活设置可变车道、禁止左转等组织方式,减少高峰排队车辆相互干扰,提高路口过车效率,让城市脉动“活起来”“通起来”。
据悉,今年以来,公安交警部门对交通流量集中、交通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秩序管理难度较大、存在安全隐患的路口进行梳理,共确定了34处需优化治理的城市路网关键性、控制性路口,截至目前已完成19处点位优化治理,相关路段通行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与此同时,公安交警部门优先保障涉及国计民生的货运车辆的通行,针对上述车辆在本市中心城区白天禁货区域的通行需求,采取通行证管理制度,并对其中的菜篮子货运车辆全量发放通行证。此外,为方便外地来沪货车通行,推行外省市货车电子通行码,供外省市来沪运输鲜活农产品、展会展品、定制家具车辆申请,并严格将审批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
40处店铺落实“一店一方案”解决“卸货难”
针对群众关心的“停车难”问题,公安交警部门有效平衡道路通行和民生需求,因地制宜在学校、医院、办公集中区域、商圈周围设置限时停车位,支持鼓励住宅小区和机构停车位错时共享。截至目前,全市共在学校门前设置临时P牌停车场1300余处,自去年来配合交通管理部门落实错时共享停车264处。
同时,积极推进商超货车及民生物资保障车辆停车“卸货难”问题的解决,在不影响道路通行的前提下,遵循“属地管理”“夜间为主”“非黄线道路”“避高峰”等原则,对有条件的停车区域设置卸货点,最大限度给予临时停车卸货便利。截至目前,已为40处店铺落实“一店一方案”。
试点推出私家车新车上牌免查验政策
近年来,公安交警部门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进小型汽车变更登记和驾驶证初领、增驾理论考试等业务下放至各区交警支队。目前,全市16个区交警支队、258家派出所综合窗口已下放36类机动车和驾驶人业务,让更多的事项在市民“家门口”解决,具体事项可通过“交管12123”APP进行查询。
今年6月1日起,本市试点推出私家车新车上牌免查验政策。市民若购买了试点企业生产的部分车型,上牌无需再将车辆开至现场进行查验,还可享受足不出户在线上完成上牌申请、牌证寄送到家的服务。自实施以来,全市车驾管窗口完成“免查验”新车注册登记1200余辆。
今年公安交警部门还推出了三项便利境外中国公民办理业务,包括便利延期换领驾驶证,便利回国换领驾驶证和便利持境外驾驶证换领中国驾驶证,为那些因各种原因无法正常回国办理驾驶证业务的市民提供了时间上、环节上的便利。截至目前,交警总队车管所各分所已受理相关业务2200余笔。
推进“一件事”联动审批精简流程提效率
为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减少市民、企业奔波,提高审批效率,公安交警部门积极配合相关政府职能部门,推动多个项目的“一件事”联动审批改革。
为支持建设项目规划阶段推进速度,交警部门已将建筑项目出入口交通设计审核和道路规划方案阶段的审核纳入牵头部门平台并联办理,实现申请单位只申请一次,减少办事负担,提升办事效率。
目前,正将并联审批模式向机动车超限不可解体物品运输审批推广,与市交通委联合推进大件运输许可“一件事”改革,已经依托“一网通办”完成“一件事”平台申请端开发,正抓紧推进数据对接和系统测试,预计10月底前正式运营。过去,机动车运载大件物品需要分别向交通委和交警总队进行申请,改革后将只要通过“一网通办”平台申请一次即可。
此外,为进一步服务水平,及时为市民做好解答指引,公安交警部门不断优化在线为企帮办服务。交警总队车管所已确定电话供企业咨询办理业务,并落实专人值守,实现“12345”热线三方通话直转业务部门专业人员接听;交警总队路设处“道路施工”和“超限许可”2个涉企事项已实现“一网通办”平台线上人工帮办,为企业办理业务提供“客服”式服务。
头图为公安开设的“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警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