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行宜骑,上海城市更新应进一步注重慢行空间品质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王嘉露 发布时间:2024-09-20 08:05

摘要: 本届学术年会主题为“科技视角下的城市更新”。

2024上海市科协学术年会9月19日举行。本届学术年会以“科技视角下的城市更新”为主题,聚焦城市更新中的规划设计、工程建设、治理服务等方面的科学和技术问题。


交通出行是城市基础设施当中最大的大头。法国建筑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伍江提出了一个观点:“对于交通,过去一直比较关注机动,比如道路网络都指通行量,但是交通中市民可以感受到的更多是在慢行交通,比如走路、骑自行车。”


伍江表示,之前有新闻提到,伦敦政府决定把牛津街全部变成步行街,之前牛津街两去两回,改为一去一回,少掉50%,发现并没有给交通体系带来很大的压力。“进一步消除机动车,这势必对交通体系会产生一些压力,但是市民会得到更多的幸福感。”


对此,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院长薛美根用两个数据来证明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第一个数据,上海约有2500万人,一天出行大概在5500万人次,慢行占到45%,一半是步行,一半是自行车、助动车。


第二个数据,徐家汇地铁站有三条地铁线,9号线、1号线和11号线,三条线每天进出人群大概在30万左右,这些人群出了地铁站后的目的地大约在1公里范围内。


“这两个数据反映出,对慢行系统、步行系统的重视再多也不为过。”薛美根院长说,“当时做徐家汇交通更新,我们跟有关部门说,更新过程中尽可能把新的建筑红线往后退,更多留出公共空间,这些空间有慢行空间,也有公共休闲空间,把这些每天进出地铁1公里范围的人留下来,能增加商业吸引力。”


此外,薛美根院长在做小陆家嘴地区案例时发现,那里高楼大厦很多,但是看得到却走不过去。“走不到滨江、也走不到世纪大道的对面。”所以他给浦东新区政府建议,一定要打造系统的、连续性的步行空间,可以空中、可以地面、可以地下,通过步行系统跟商业系统有机结合起来。“包括外滩第二立面,这个区域每到双休日、节假日,国内外游客人满为患,为何不把更多的空间给到慢行空间呢?就像美国的时代广场,那里原来也有很多机动车,后来改成了慢行空间。”


薛美根院长还提到,在巴黎有一个很重要的理念——机动车道只有减少,没有增加,更多的空间逐步转给慢行空间。“上海常住人口老龄化率已经达到了26%,并且还在不断提升,而慢行空间更能够适应不断老龄化的上海。”


头图为活动现场。市科协供图


责任编辑:胡玉荣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宜行宜骑,上海城市更新应进一步注...

21时30分起,上海视情临时封闭...

“小改小革”见成效,上海又有两处...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