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二三!吆嘿!吆嘿!”9月22日上午,在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前夕,随着一声声劳动号子,上海海洋大学30余名师生在校园明湖合力拉起470米的渔网,“围捕”各种鱼类1300余斤,共享丰收的喜悦。
据悉,这是上海海洋大学自2008年搬迁至临港新片区以来首次在校园水系内进行的大规模捕捞。包括鲢鱼、鳙鱼、青鱼、黑鱼、鳜鱼等在内的近20种“战利品”,在第一时间送往食堂,由大厨做成鱼头豆腐汤、红烧鱼块、剁椒鱼头、手打鱼圆、本帮熏鱼等“全鱼宴”,免费供师生们大快朵颐。
师生们从凌晨4点下渔网,到上午11点左右拉起渔网,历时7个小时,一头85斤、体长一米二、与临港新片区同龄的鳙鱼成为“头鱼”。“2008年学校搬迁到临港新片区,在校园水系里投放了第一批鱼苗。这条15龄的鱼就是学校建设临港、服务临港15周年的见证者。”上海海洋大学党委书记王宏舟说。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教授王丽卿在捕鱼过程中,也向学生们现场“说法”。她告诉记者,在校园水系里以鳙鱼、鲢鱼为主。它们生长速度快,可滤食浮游藻类,提高水体透明度。定期捕捞可以降低水里的氮磷水平,有利于生态平衡。合理使用渔法对于改善鱼种结构、稳定水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对构建生态链也具有积极意义。因此,捕鱼既是借此庆祝农民丰收节,也是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一环。
除了全校师生一起吃“全鱼宴”,上海海洋大学还以“庆丰收 促和美”为主题,举办了庆祝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上海海洋大学劳动育人主题活动。今年,上海海洋大学创新性开展“网箱养殖”特色劳育,自今年5月初启动网箱养殖以来,志愿者接力棒已经交到了第三批。经过前两批志愿者的“服务”,网箱里的小鱼苗已渐渐长大。虽然离“养成”还有一段时间,但学生们的收获满满。
据悉,“网箱养殖”特色劳育活动共吸引了10个学院126名非水产养殖专业的志愿者参与体验。一共有8个网箱,分别养殖鲈鱼、罗非鱼、团头鲂、草鱼、鳜鱼、珍珠蚌、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8种水产品。由水产与生命学院专业教授指导、相关专业学生协助、各学院志愿团队喂养记录,共同完成首批养殖工作。前两批均已顺利完成工作,各类鱼从七十多毫米已经长成了两百毫米不等,虾和蚌也不甘示弱。还有一个多月,大部分的成品鱼虾将会送到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另一部分则成为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
头图为上海海洋大学校园捕捞现场。校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