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3日,静安区检察院召开2023涉老型医保诈骗典型案例发布会。会上,静安区检察院通报2022-2023年办理的涉老医保诈骗案件特点及对策措施,并发布“养老护理员利用软件漏洞虚假打卡骗取‘长护险’”、“借用他人医保卡配药后非法出售”、“使用或亲人或陌生人医保卡配药后贩卖”等6起医保基金诈骗案。
据悉,2022年至2023年间,静安区检察院共办理涉老医保诈骗案件审查起诉11件20人,其中认罪认罚适用率100%,追赃挽损率100%,70%涉案人员被追究刑事责任。涉老型医保诈骗案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老年人涉案比例较高,高龄老人医保卡更受“青睐”。二是作案人员线下“拉网”、线上“勾连”,犯罪手段趋多元化,犯罪周期普遍较长。三是涉案人员法律意识较淡薄,侥幸心理较重。四是部分案件呈现群体化态势,影响恶劣。
现场同时发布6个涉老型医保诈骗典型案例,并邀请与会人员共同旁听了一起通过非法利用虚拟定位软件打卡,在没有上门为“失能”老人提供护理服务的情况下,进行虚假申报结算并骗取医保基金的案件。
会上,与会市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建议检察机关:加强诉源治理,进一步用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对于异常医保账户开展及时性的监管和犯罪预防。协同相关部门开展合规使用医保账户的法律常识宣介,警示参保人员及家属抵制不良诱惑,杜绝违法犯罪行为。进一步提炼形成新类型医保诈骗案件办理标准和可复制推广的社会综合治理经验,形成“静检”品牌,为探索上海城市老龄化工作提供现实参考。
近年来,静安区检察院不断深化与医保监管部门、公安机关的专项协作,积极参与欺诈骗保专项整治,坚持依法打击、整治规范、宣传教育“三项并重”:一是完善行刑衔接机制,形成打击合力。对相对不起诉案件,向行政机关移送线索,实现行刑双向衔接。二是坚持贯彻宽严相济,加强追赃挽损。三是参与社会综合治理,强化法宣引导。结合相关案件,联合医保行政部门堵漏建制,推动医疗机构、定点护理服务机构加强管理,共同维护医保基金安全。
头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吴泽顺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