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莫比乌斯论坛现场:原来大科学家们也被算法和自媒体“算计”了!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王嘉露 发布时间:2023-11-08 18:23

摘要: 要教会年轻人思辨。

11月8日,来自哈佛大学、MIT、斯坦福大学、加州伯克利分校、南方科技大学等高校的60余位科学家,在世界顶尖科学家莫比乌斯论坛上通过每人2分钟的陈述及自由交流形式,表达对科学教育的想法。


曼切斯特大学教授安德烈·盖姆提到了社交媒体所带来的信息爆炸时代。“它把社会分成了很多层面。我们以前只看新闻,只看专家发表的意见,但是现在不是这样子了。在过去30年,信息的传递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之前听广播,变成了现在各种各样的社交媒体。”


“如何去戳破一些虚假的‘泡泡’?”安德烈·盖姆表示目前他也没有很好的建议,“这些‘泡泡’有些是来源于怀疑主义,有些人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有些人对什么都持有怀疑态度。”


而这一话题引发了很多在座科学家的共鸣,如何兼听则明、辨别有效的信息,在未来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现在的年轻人大量使用社交媒体,但社交媒体背后的算法会推荐你想看的信息,其中也会有一些科学研究。”挪威科技大学教授爱德华·莫索尔提到,“如果你是气候变化怀疑论者,算法知道你的偏好,就不断把你想要看的内容推送给你,这时候你就会越来越相信气候变化是虚假的。”


西澳大学巴里·马歇尔教授说,他避免“被推送”信息的方法是,对推荐的信息都点不喜欢。


罗马生物医学大学科学家李安度·佩奇亚分享,他和14岁的女儿之间,通过互相交换手机,来保证不会受到社交媒体的“毒害”。


同时,几位科学家也多次提到了保持“好奇心”。


“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让学生带着批判性思维去面对不确定性。所以从小就要培养批判性态度和思维,让他们能够鉴别出最有价值的一些信息、摒弃没用的信息。”格罗宁根大学教授本·费林加同时提到,科学教育不该是孤立主题的教育,而应该互联互通,让学生了解真实世界的不同维度。“最重要还是要学生保持好奇心,并且把这样的好奇心不断传承下去。”


“听课几个小时听不懂,一进实验室就懂了。”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布鲁斯·阿尔伯茨分享他的科学教育经历。把五岁的孩子带到田野里,让他们研究种子,把学生带到热带雨林参与测量、研究,实地探究比空谈理论更有效果。


里斯本大学卡洛斯·格德斯·苏亚雷斯教授从事工程学领域教育,他尽量让他的学生参加各种研究活动,科学教育努力的方向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头图为莫比乌斯论坛现场。主办方供图


责任编辑:包璐影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直击莫比乌斯论坛现场:原来大科学...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