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日,闵行区检察院举办涉承重墙领域房屋公共安全社会治理活动,向上海市室内装饰行业协会公开送达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并联合行业协会发出《关于加强装饰装修安全管理 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倡议书》,共同筑牢房屋安全“顶梁柱”。
据悉,该倡议书倡议各成员单位,未经原设计单位或者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设计单位提出设计方案,不得变动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超过设计标准或者规范增加楼面荷载,扩大承重墙上原有的门窗尺寸,拆除连接阳台的砖、混凝土墙体等,在装饰设计中,不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此外,在日常施工、经营过程中,行业协会如果发现破坏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等违法行为,及时向所属物业公司和城管部门反映,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监督作用。
如何对“野蛮装修”划红线?怎样才能避免赔偿金额动辄8位数、9位数的严重后果?今年7月,闵行区检察院将“涉承重墙等房屋公共安全社会治理项目”列为院重大社会治理检察建议项目。闵行区检察院公益检察室针对变动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扩大承重墙上原有的门窗尺寸,违规增加楼面荷载,房屋明显倾斜、变形,房屋外墙墙面开裂、脱落,影响公共安全等行为和现象,积极开展公益诉讼工作。
“我们积极扩大线索来源,主动与区城运中心、区城管执法局、区建管委对接,向行政机关了解破坏承重结构危及房屋安全违法行为的查处情况,每日通过区城运中心接收网格化管理平台受理的破坏承重结构的线索。”公益检察室主任郑晶晶介绍部门工作机制。一方面,加强事中监督,积极与区房管局及辖区内物业公司的沟通衔接,针对频繁发生破坏承重墙案件的小区,建立重点小区联络员制度,要求物业公司加大巡查频率;另一方面,借助外力外脑,实行第三方全程参与,邀请具有建筑专业背景的人民监督员、益心为公志愿者、听证员参与案件调查、回头看等环节,充分体现“专业知识+法律监督”的融合。
据悉,公益检察室经过多重努力,相继对各街镇、工业区共计20余个小区走访调查,排查了40余条重点线索,目前已立案7件,向相关行政机关制发诉前检察建议2件,磋商5件。
头图来源:图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