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5日,“奋发有为·共谱新篇”2023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会上,多位嘉宾表示,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是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完善我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打造我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的重大战略举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年来,区域一体化发展正走向纵深,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制度协同,在科创、生态、公共服务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在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看来,示范区承载的使命不是单一维度,不是一个经济开发区或者平地造城的思维,而是要通过一体化制度创新,打破行政壁垒,为全域更高质量一体化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从而带动区域实现繁荣发展。经过四年不懈探索,示范区已推出136项创新成果,其中38项面向全国复制推广,这些制度创新涵盖生态共保联治、要素畅通流动和公共服务共享等多方面,彰显了示范区一体化发展的阶段性进展和成效。
张忠伟认为,下一步,要推进示范区从形态开发向功能开发跃升,在规划上,要落实法定国空规划一套图,刚性和弹性结合;在项目上,要滚动实施一个库,围绕重点项目强化要素资源配置 ;在制度上,要聚焦打破行政分割的重点领域,增强制度性约束,最好上升到标准或法规层面 ;在机制上,要充分发挥常设性跨区域专职机构的统筹协调作用,同时激发市场动力,驱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青浦区区长杨小菁说,近年来,青浦区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发展活力持续迸发。一方面,立足生态绿色的本底,青浦被评为全市首个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另一方面,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一体化的发展也有力推动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当前位于示范区青浦片区的华为青浦研发中心、西岑科创中心等加快建设,以“长三角数字干线”为牵引,大数字、大健康、大商贸产业加快聚集成势。
在上海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周汉民看来,作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平台,长三角一体化的内涵丰富,从宏观规划的协调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从体制机制改革到营商环境改善,从产业结构布局到公共服务便利化,对于为全国更大规模、更宽领域的改革开放探路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管理学教授汪泓建议,下一步,长三角应以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任务为引领,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为支撑,推动大科学基础设施集群和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形成更高效、更开放、更有活力的创新生态体系,在双循环中发挥积极作用。
头图为2023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论坛。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