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养下一代是我们全民的责任”,是宋庆龄1957年6月1日提出的教育理念。为了践行上海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重要理念,传承宋庆龄的教育理念,12月16日,纪念宋庆龄诞辰130周年“教养下一代是我们全民的责任”校家社协同育人论坛在上海开放大学举行。
在此次论坛上,中国福利会发展研究中心与上海纽约大学应用社会经济研究中心签约,并发布共同研究成果《中国家庭教育与儿童发展蓝皮书》,对国内外家庭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全面分析中国家庭教育的投入情況、家庭分工和父母参与、养育观念和模式,以及不同家庭教育方式对儿童产生的影响。美国纽约大学和上海纽约大学御风全球社会科学讲席教授、上海纽约大学应用社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吴晓刚,作书中部分章节报告《中国早期儿童发展与社会流动》。
基于宋庆龄教育理念的研究,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二级研究员杨雄,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家庭教育指导专委会副主任、二级研究员孙云晓,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席居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儿少科主任医师刘漪,先后作推进新时代我国家庭家教家风高质量发展——关于宋庆龄儿童与家庭教育思想的思考、携手育人呼唤生活教育、积极关系建构视域下的协同育人、校家社共筑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的主旨报告。
在分论坛上,中国福利会发展研究中心与黄浦区文物保护管理所签约,联合启动“育心润心,培根铸魂”寻迹宋庆龄儿童友好移动空间研学系列活动,中国福利会发展研究中心发布《幼儿园教师高质量家园共育指导手册》系列丛书。此外,来自中国福利会学前教育、学校教育、校外教育以及社会协同领域的9位专业人士,分享了中福会校家社建设成果。
宋庆龄曾说,“把这一代孩子教育成人,教育成符合革命需要的人,是全社会的责任,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很好地结合起来”。这与当前强调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新格局的要求不谋而合,也充分证明了宋庆龄教育理念的超前性、预见性和引领性。与会者表示,宋庆龄的教育理念为当下教育工作带来诸多启示,本次论坛为探索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践行儿童友好理念的提供了有益借鉴。
头图为《中国家庭教育与儿童发展蓝皮书》一书发布。校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