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可以在教学楼的走廊里听到他洪亮的讲课声,你可以在草坪边看到他正热情地接待来自五湖四海的友好学校师生,你可以在排练厅看到他拿着剧本和道具指导英语戏剧选修课的下一个实践研究活动。要是来得巧,或许你还能在剧场看见他和学生一同出现在校园年度大戏的舞台上。他,就是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的英语教师,饶立钧。
在教育教学一线十余年来,饶立钧始终保持着对英语教学的热爱,用兴趣驱动自己与学生,教学相长。他相信笨鸟要先飞,相信自我摸索、同伴互助和师长指导,正是这每天不划水、多扑腾的功夫与毅力,让他在教育这座森林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小确幸。
从教十余年,他是英语教研组的“多面手”
2007年从华东师师范大学毕业后,饶立钧在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任教至今,任英语教师,并参与学校外事办公室各项工作。他秉持“兴趣是教与学的第一动力”,积极探索激活与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策略,强调“教学相长”,与学生共同进步,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获得同行认可,受到学生喜爱,先后获评“长宁区教学能手”与“上海市教学能手”称号,2019年获评“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2020年获评“上海市‘四有’好教师(教书育人楷模)”,2021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在十余年的从教经历中,饶立钧对教书育人的那股执着和使命感,把他改造成了英语教研组的“多面手”:英语教学之余,外事交流、英语戏剧都是他活跃的舞台。按照他的说法就是:“笨鸟”要对“飞过的路”好好回顾、提炼和反思。
饶立钧的个人教学研究课题“以语言为主要介入内容的高中英语过程写作教学实践研究”获2016年度上海市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课题评选二等奖,探索解决当前高中英语写作中“重结果轻过程”、“读者意识薄弱”、“词不达意”等问题。
饶立钧老师在学校的日常工作照。受访者供图
基于课堂教学经验,饶立钧提出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指导学生在写前有目标地分主题积累词汇、在写中激活词汇并合理运用、在写后参与多元评价,提高学生英语写作中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得体性。经过实践,学生对英语写作任务的看法有所改观、具备了按写作目的积累语言素材的意识、根据写作目的运用语言的能力有所提高,说明这样的实践对改善学生写作体验、掌握与优化作文技巧、提高书面表达水平有积极作用。
坚持“授人以渔”,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培养
在课堂教学第一线辛勤耕耘十四年,饶立钧静心、精心地对待每一份教案、每一节课,热心、细心地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他以其钻研精神与韧劲,活跃在教研探索前沿,坚持“授人以渔”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坚持“因材施教”探索个性化的语言能力培养路径,通过各种实验方法促进学生听说读看写等语言技能的提高。
2021年,以饶立钧领衔的上海市教育系统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工作室以阅读教学为主要载体,遵循教师示范、学生实践、渗透迁移、自主发展、反思评估的主要路径,通过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指导中实践整合了学习策略调用与培养的阅读学习活动,探索有利于培育自主阅读与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
近三年来,工作室全体成员立足教育教学一线岗位,结合“双新”背景,落实新教材进课堂首轮工作,即依据新课标、新教材及学情,编制全新学案,并通过校际交流、市区教学研讨、空中课堂等平台,将课堂实践成果辐射到市、区各层面,获2021年区学科命题素养高中英语一等奖、2022年市中小学单元作业设计比赛高中英语三等奖,三年内累计承担各级各类“空中课堂”资源建设任务37课时。
工作室领衔人遵照学校及区教育局规划带教青年教师,指导青年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及公开教学,获评长宁区教育系统第九轮“优秀学科带头人”。
在课堂教学一线辛勤耕耘,在教研探索之路精益求精。饶立钧不忘教育初心、牢记教师使命,热爱教学,卓有成效,获同行认可,受学生喜爱。经过十余年的磨炼,他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在教育教学各方面崭露头角。他以良好的师德修养、过硬的专业技能、饱满的教学热情、深厚的教育情怀、坚韧的探究精神,感染着同事与学生。在教育教学岗位上,饶立钧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谱写了一首心灵之歌: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淡泊名利、无私奉献。
头图为饶立钧老师近照。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