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9日,上海交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实验动物中心新大楼启用仪式举行,实验动物们有了“新家”。据悉,实验动物中心新大楼正借助数智化为科研人员提供高效、便捷、一站式、全方位的实验动物相关服务。
“实验动物不同于一般的动物,与常规的科学研究对象相比也更加复杂和特殊,它是为科学而存在的生命。”实验动物中心副主任徐汪节说。
据了解,2013年,上海交大实验动物中心原设施正式运行,纳入校级平台管理,成为分析测试中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16年,原设施3500笼的体量迅速饱和,远不能满足学校大生命学科日益增长的科研需求,实验动物中心新大楼的建设工作正式启动。2023年10月新大楼有序试运行。
十年来,实验动物中心服务交大校内的生、农、医、药、化工、材料等17个学院及12家附属医院,为校内外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等研究提供高水平支撑。
此次新建成的实验动物中心新大楼建筑面积13130平方米,设施饲养区域分为生物净化区、隔离检疫区、饲养区、转基因小鼠保种区等,配备IVC笼具、DVC智能笼具及隔离包等,满足3.5万笼SPF级大、小鼠,无菌小鼠饲养需求,并提供给药、采血取材、合笼交配等全流程代管服务。除了满足实验动物饲养外,还设立综合性的动物实验技术子平台,包括表型分析平台、基因工程平台、动物模型平台等,配备了齐全的仪器设备和专业的技术团队。
“动物的吃食都是严格经过辐照灭菌的,饲养笼具和区域我们也会定期清洗消毒。”实验动物中心主任王朝霞告诉记者,多年来饲养管理团队始终把动物的福利放在首位。多种实验动物、不同级别的饲养区域管理要求不尽相同,但中心始终以最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切实有效的执行措施,保障饲养环境的安全和稳定。
如今的实验动物中心新大楼正借助数智化为科研人员提供高效、便捷、一站式、全方位的实验动物相关服务。新大楼试运行期间,农生学院的魏教授团队需要开展节律紊乱相关研究,需要颠倒动物的作息,一直苦于无法控制笼盒内的光线明暗,遂向动物中心提出需求、期望得到帮助。技术员详细了解魏教授团队的实验需求和步骤后,巧用数字化装置,调整DVC配置,在红色笼盒内加配自动亮灯的元件,使得实验人员只需设置明暗周期、亮灯时间,便能随时开展节律实验,彻底解决该类型实验的瓶颈问题,魏教授团队的实验最终得以顺利开展。
头图为实验动物中心。上海交大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