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2日,普陀区人民检察院召开“蒲公英未检团队”五周年发布会,未检检察官介绍团队五周年工作情况,并举行“法治副校长”“未保观察员”互聘仪式。
据会上通报,近年来,团队探索成立全国首家实体化注册、社会化运作的未成年人保护民办非组织——“蒲公英未成年人社会培育中心”,通过“点单式”精准帮教、设置“管理人”全程跟踪,吸纳170余家爱心企业作为成员单位,为40余名涉案未成年人提供教育矫治、社会实践、职业培训等司法社会服务。据悉,该项工作入选上海市2021年度“法治为民办实事”十大项目。
为解决深藏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背后的家庭问题,强化监护人责任意识,团队探索涉案未成年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通过制发《督促监护令》、开展亲子团康、家长沙龙、心理团辅等活动等,先后对200余组涉案未成年人家庭开展家庭教育指导,针对家庭教育问题“活血化瘀”,切实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再犯。
为推动法治校园建设,团队实现检察官担任辖区学校法治副校长全覆盖,定制法治巡讲课程菜单,开展法治巡讲百余场,受众6万余人次。通过首创沉浸式职业体验周、举办检察开放日、制作微信、微课、微剧场、微漫画等形式多样的普法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此外,联合区教育局成立全市首家“检校问诊室”,开发线上小程序并入驻随申办移动端,深入落实“一号检察建议”,将有性侵等犯罪前科劣迹的“大灰狼”挡在校园之外,案例获评最高检典型案事例。
此外,充分发挥民事检察监督职能,与民政、医院、公安、法院等建立困境儿童保护协作机制,为近10名儿童协调落实临时监护,依法支持起诉撤销失格父母监护权5件8人。办理全市首例确认监护权支持起诉案件,聘任全市首批医生强制报告联络员,并首创“未成年人监护资格考察制度”,给有悔改意愿、亲情尚可维系的家庭一次“破镜重圆”的机会,工作经验获最高检转发肯定。
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检察院蒲公英未检团队成立于2018年,是一支专门从事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的检察队伍。它的名称来源于普陀的“普”字谐音,蒲公英寓意传播爱与希望的种子。团队始终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通过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一体化履职,帮助像“蒲公英种子”般四处飘零的罪错未成年人重新“生根发芽”,保护像“蒲公英花朵”般娇嫩的未成年人在阳光下“灿烂绽放”。
头图为“蒲公英未检团队”五周年发布会现场。普陀检察院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