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24日,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举行“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专题会议。
市政协委员、上海山南勘测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延华在发言中指出,去年以来,上海积极打造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关心关爱城市一线劳动者。但目前在建的保租房仍以“一间房、一套房”为主,对“一张床”的考虑相对较少。已有的房源目前供应链有限,与庞大的社会需求存在矛盾。城市一线劳动者遍布全市各处,一些房源位置和他们的需求不相匹配。
为此,王延华呼吁,降低外来一线劳动者的住房成本,保证租赁房屋的品质要立足于顶层设计,先立后破。“立”是指制定廉租房的短、中、长期规划,根据市场化模式进行运作,在建设、改造及运行管理,能够出台一些引导政策。政府要在企业的拿地、开发、纳税、运行管理方面给予一定的补贴和政策。“破”是指以问题为导向,调整、破除一些不合时宜、阻碍此项民生工程的城市管理制度。既要避免今后回到城中村、群租房的乱象中,也要避免政策的过高要求、过严、过细而导致的社会资本不敢投资介入。
“一线城市劳动者绝大部分是外地人口,他们一般学历低,收入不高,要求也有限,高房租对于他们来说是不可承受之重。”王延华表示,首先要明确部分保租房房源指标必须用于“一张床或多张床”产品。在旧住房拆除重建后的增量保租房源指标中,明确约定用于“一张床”产品的建筑面积比例,调动有闲置的厂房、仓库或园区办公楼等进行简单的装修改造,以满足不同群体、个性化的城市一线劳动者需要。
同时,建议将“平急两用”公共设施房屋部分转化为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研究将已转化为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的“平急两用”公共设施,纳入保租房体系,或享受与保租房相同的补贴政策。研究允许建在1.5级用地和临时用地上的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并在符合一定条件后向社会共享租赁,并适当延长临时用地的使用年限,简化租赁程序,放宽租赁条件,尽可能让城市建设者之家涵盖更多、更广的城市一线劳动者。
头图:图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