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案提案|社区食堂如何越办越好?委员呼吁探索设立老年人助餐基金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罗菁 发布时间:2024-01-25 15:19

摘要: 不少委员就办好社区食堂提出了不少意见,呼吁持续提升社区食堂的服务能级和水平。

出门就餐,去社区食堂,这已经成为不少上海市民的新习惯。此次两会上,不少委员就办好社区食堂提出了不少意见,呼吁持续提升社区食堂的服务能级和水平。


市政协委员竺越等指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年底,上海已累计建成社区(长者)食堂305家,老年助餐点1303家。但其中真正能做到向全人群全时间段开放的,大约只有125家左右。


此外,经常在社区食堂用餐的群体,原来主要有四类:60岁以上老年人、独居年轻人、外来务工人员以及有孩子的双职工家庭。但是,在一些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社区食堂已经从单纯的老年助餐功能,发展到向其他年龄段人群逐渐拓展开放,甚至出现社区食堂与白领食堂界限模糊、逐渐融合的趋势。


委员们指出,虽然不少社区食堂逐渐变成了“网红食堂”,但部分食堂赢得颜值与流量的同时,存在背离发展初衷的可能。


为此,竺越委员等建议,不管社区食堂如何“进阶”,要坚持对居民的普惠性,将老年友好社区建设、照顾弱势群体就餐保障放在最优先的位置。在保持街镇、社区老人适度优惠,并在食堂营运细节上维护好老年人和弱势群体的安全与便捷的基础上,针对白领等其他就餐群体的特点与需求,尽量丰富饭菜品种供给。


陶利萍委员则呼吁,探索设立老年人助餐基金,有了可供社区食堂持续发展的资金支持,实现助餐服务良性发展。建立起社区食堂服务质量评估机制,对菜品价格、设施及食品安全、服务管理等方面进行定期评估,其中,老年群体的满意度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头图为社区食堂就餐的市民。劳动报记者 贡俊祺摄影


摄 影:贡俊祺
责任编辑:包璐影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三大先导产业人才供给缺口8万人,...

降低外来一线劳动者的住房成本!委...

议案提案|名称难显集体协商重要性...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