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款手游火了,立马仿版就来了。网络游戏知识产权案件日益增长。4月23日,嘉定法院发布了《网络游戏知识产权案件审判白皮书》,数据显示,涉不正当竞争案件占收案量的近六成。
白皮书指出,2022年7月至2024年3月,嘉定区人民法院共受理网络游戏知产民事案件52件,共审结网络游戏知产案件43件。从诉请标的来看,网络游戏知产案件的诉讼请求标的不同于其他类型的知识产权案件,诉请金额普遍较大,数额最大的诉请标的超3000万元。
涉诉主体相对集中,主要为注册登记在南翔游戏谷中的大型网络游戏公司。网络游戏大厂对于其核心IP 进行维权的案件数量居于高位,反映出网络游戏行业的知识产权维权意识日益提高。目前已有超过1500 家游戏企业入驻南翔游戏谷,可以预见嘉定区内涉网络游戏知识产权案件将持续增加。
嘉定区人民法院副院长陆文嘉表示,现在游戏类型日益丰富,侵权技术手段不断升级,被诉行为形式不断翻新。从早期照搬源代码到如今重写、“换皮”、 IP 模仿、伪造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再授权等,侵权方式愈加多元。
陆文嘉说,这些案件呈现出复合行为案件数量较多、诉讼主体较多、专业属性较强、数字化程度较高特点,在审理这些案件中,存在着侵权主体难以查明、管辖异议流程常见、新类型行为性质难以界定、实际损失难以量化等难点。
嘉定法院建议,网络游戏版权方、网络游戏开发商在创作阶段就要注重对于游戏人物形象、游戏音乐、游戏源代码等智力成果的保护。对于商业标识类知识产权成果,网络游戏企业可在游戏企划之初即将游戏名称、人物名称等申请商标注册。
法院建议,网络游戏公司可建立健全知识产权风险防控体系。知名游戏IP权利人可以通过在游戏中添加权利声明的方式,宣告其权利人的身份。网络游戏公司也可通过技术手段,对于侵害知识产权的行为进行全天检测,及时发现侵权行为,从而有效避免损失扩大。
头图为嘉定法院发布《网络游戏知识产权案件审判白皮书》。法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