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7日,笔者随“媒体看新城”集中采访活动走进松江新城。站在正在建设中的松江枢纽的落客区域,笔者看到施工现场一片火热,枢纽庞大主体的钢结构模样已经清晰可见。
沪苏湖铁路松江站上海建工项目部副经理武安群告诉笔者,目前项目工程量总体进度已经完成超70%,7月项目的站台部分将进入验收阶段。松江区交通委交建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范晓锋表示,目前枢纽站房主体结构已完成,服务中心、北广场、枢纽16条配套道路同步建设,今年年底枢纽将随沪苏湖高铁通车同步投入使用。
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大项目,沪苏湖高铁是连接上海、苏州、湖州等城市的重要铁路运输通道。而上海松江站是沪苏湖铁路全线最大新建站,总规模为9台23线,总建筑体量23万平方米,预计年客流量将达2500万人次,建成后将通达长三角80%以上城市。
除了松江客运枢纽,松江还在石湖荡建设了国际多式联运物流枢纽,依托松江综保区实现“公铁水空”智慧联运,引入“中欧班列-上海号”,常态化开行国际班列东南亚线“中老班列-G60号”,服务长三角城市对外贸易和“一带一路”建设。作为由松江客运枢纽和国际多式联运物流枢纽组成的上海唯一的高铁客货运“复式枢纽”,松江枢纽将为服务辐射长三角提供重要战略支撑。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是牵引松江新城建设的另一强大引擎。据了解,8年来,在G60科创走廊引领下,松江吸引了G60脑智科创基地、低碳技术创新功能性平台、上海分析技术产业研究院等重大研发平台入驻,集聚了海尔、正泰智电港、顺络电子等先进制造业头部企业,新质生产力实现加快布局。2023年,松江属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进出口总额、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均保持上海第二,规上工业企业总数保持上海第一。国家级、市级专精特新企业梯队不断扩大,总数达1219家,保持上海第二,高新技术企业2650家,位列上海第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58.4%,全社会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6.79%,超过上海平均水平2.35个百分点,位居上海第三,其中91.4%的研发投入来自市场主体。
海尔上海洗衣机互联工厂展出的海尔洗衣机零部件。李美慧 摄影
松江区表示,松江新城的发展与上海总体规划的定位和指引密不可分,从单一功能卫星城到综合功能卫星城,从中等规模新城再到百万人口规模综合性节点城市,新城的功能定位在不断跃级而上。到2025年,松江新城将基本形成独立的长三角综合性节点城市功能和地位。到2035年,将基本建成卓越独立的长三角地区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综合性节点城市。
头图为松江枢纽建设现场。李美慧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