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里的流浪猫如何科学喂养?从58只锐减至15只,这些社区分享流浪猫治理有效经验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吴泽顺 发布时间:2024-06-15 16:53

摘要: 6月14日,黄浦区举行了一场关于流浪猫治理的百人大讨论,共同寻找长效、可持续的科学流浪猫治理方案。

流浪猫治理是超大型城市治理中微小但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社区中随处可见的流浪猫已经成为上海市民身边的热门话题。流浪猫,该喂吗?怎么实现社区人猫和谐相处,如何科学喂养和管理?6月14日,黄浦区举行了这样一场百人大讨论,社区居民、物业、社区干部、爱猫人士和社会公益组织等齐聚一堂,共话身边的“喵星人”。活动前期,热心市民也通过线上渠道留言献策达4000条,共同想办法、出点子。


要不要喂身边的流浪猫?爱猫人士乐盖曦认为该喂,也该规范地喂,“一般我会在包里放一些可以喂猫的东西,放在流浪猫聚集的固定点位上。”打浦桥街道丽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徐施寅在前期大走访中发现,小区里持“不该喂”态度的怕猫人群认为,有些爱心人士在喂猫过程当中只喂不管,残留的食物会滋生蚊虫、细菌,给小区的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同时,人大代表、律师金缨表示,流浪猫就如同生活在大自然的野生动物,适者生存,自有“猫命”,放在公共场所来讲,不应该去人为干涉。


2023年7月至今,黄浦区共计收到流浪猫相关12345热线工单61张,反映的主要事项有流浪猫扰民要求驱赶、流浪猫过多导致环境卫生问题、制止喂养流浪猫行为、对流浪猫提供救助收治、咨询流浪猫救助机构信息等。面对居民两方不同的流浪猫治理需求,社区该如何科学管理,在矛盾中找到长效、可持续的流浪猫治理方案?现场,黄浦区这些社区分享探索经验,具有借鉴意义。


在打浦桥街道,“汇龙社区流浪猫TNR+群护认领志愿服务队”已持续五年开展关于流浪猫的治理行动,在他们看来,做好“TNR”(抓捕、绝育、放归)、固定投喂点、积极找领养是科学治理的“基础三部曲”。通过实施科学TNR,小区的流浪猫数量从2018年的58只减少到如今的15只,居民投诉显著减少。在安全群护方面,在小区偏僻位置设置爱心喂养点位,控制好人猫距离,引入装有监控摄像头的喂食猫屋设备“街猫”,防止安全事故的同时有效缓和了居民矛盾。同时,通过线上线下多平台拓展领养途径,目前累计领养16只流浪猫,从而进一步实现逐年降低流浪猫的数量。


外滩街道则关注到了社区流浪猫救助背后的资金问题。“TNR”、引入智能监控设备、带生病流浪猫看病等并不是一笔小数目,需要社会人士的共同帮助。2023年9月,上海外滩社区基金“宠物友好社区”项目在协调对接下被众安保险认领,向外滩街道捐赠价值人民币5万元的救治物资,包括4台小O管家宠物陪伴机器人、200组猫咪应激贴、100份宠物友好社区公益服务卡等,协助街道对社区流浪动物进行科学救助。


“在流浪猫喂和不喂的问题背后,本质上其实是社会问题,是治理问题。怎么去喂,怎么规范喂,如何解决治理所需的财力问题,需要不同立场与意见的各方一起,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找到最合适的流浪猫治理体系。”上海大学黄晓春教授在讨论最后总结道,“流浪猫治理随着时间推移,还会出现很多技术问题与新的麻烦,但是如果能运用这样的共识来思考这个问题,我想我们永远能找到答案。”


据悉,“大城‘小’事”是上海市委社会工作部汇聚社情民意,提升基层治理裉节难题的破解能力、加强基层工作赋能支撑的重要工作。“大城‘小’事”(第二期)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上海市委社会工作部专题建议征询工作模式的常态化推进。上海市委社会工作部将及时梳理市民群众关注度较高的社区治理难题,会同相关部门、区委社会工作部,继续以专题征询活动的形式呈现基层“金点子”,持续推动点上经验总结、面上案例复制,将“金点子”转化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金钥匙”,形成上海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金果子”。


头图为打浦桥街道汇龙居民区引入智能猫屋设备来喂食“街猫”。主办方 供图


责任编辑:罗菁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