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人化农业厨余垃圾如何转化为有用资源?盐碱地能否绿色高效养殖青虾?6月29日至30日,第十四届“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决赛在东华大学举行,1000余名参赛大学生晒出创新“金点子”、亮出创业“绝活儿”,展现了青年创新创业的热情与能力。
据了解,本届大赛立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设置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文化创意和区域交流合作、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等5个组别,每个组别分设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导向的两类赛道,凸显大赛与时代发展、与国家大局的紧密结合。
大赛自2024年2月启动以来,共吸引来自80余所院校的6.8万名学生参赛,累计提交2.5万个创新创业项目,其中1131个项目入围市级复赛,较上一届增长近三成,最终358个项目冲进决赛,参赛学校数量和学生人数创历史新高。经过激烈角逐,华东理工大学捧得“挑战杯”,东华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17所学校获得“优胜杯”。
闭幕式上,东华大学带来的“织安智防——高性能纤维编织柔性车辆拦阻保卫者”项目与同济大学带来的“智绘农稷——绿色智慧无人农业引领者”作为金奖获奖代表进行现场展示。
东华大学学生团队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为原料,结合高强耐磨绳体编织工艺和分体式拦阻网体设计,研发了一款高性能纤维编织柔性车辆阻拦装置。“我们的这款装置优势明显,使用本产品可以极大程度降低车辆过度摧毁的可能性,有效保障车内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团队成员、东华大学硕士生周余合介绍说。同济大学学生团队发明了一种应用于农业领域多机协同种植的智慧系统,实现开垦、耕种、灌溉、覆土一体化的农耕流程,而且采用锂电池光伏这种绿色低碳的发电方式,目前已应用于青浦和崇明绿豆、玉米、黄豆等农作物种植。
在此次大赛中,“青春助企服务团”首次进驻“挑战杯”,并在决赛等候区围绕创业支持、产业发展、科技创新、转型升级、人才政策、融资扶持、税收政策等创新创业方面的问题,为参赛团队提供面对面咨询辅导服务,在推进产教融合、产城融合过程中助力参赛项目落地生根。
头图为比赛现场。校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