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用AI写论文,但不能超过20%红线!华师大和北师大联合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学生使用指南》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郭娜 发布时间:2024-07-01 18:09

摘要: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联合推出了国内首部《生成式人工智能学生使用指南》。

大学生在完成学业任务或者论文时,AI已经成为重要助手,但使用边界在哪里?近日,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与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联合发布了国内首部《生成式人工智能学生使用指南》。据悉,这份指南由两校的人工智能团队合作完成,旨在规范和指导学生在学术研究和教育中合理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同时遵守学术道德伦理规范。


据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院长王峰教授介绍,学生在符合学术诚信的前提下,可根据自身学业需要规范地使用AIGC。学生需要将AIGC直接生成的内容与学生个人的学术贡献分开,并明确标注AIGC在学生学业相关任务中的贡献。对AIGC直接生成内容的部分需标红,直接生成的内容不能超过全文的20%。在个人创作基础上进行润色、辅助编辑等行为不属于AIGC直接生成。“20%这一比例是参考了学术论文查重率,并考虑到了实际操作中的审慎性。”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张洪忠教授表示,判断学生提交的内容是否为AI直接生成,并非易事,由此更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并指出在学生未能遵循诚信原则时,教师需要依靠丰富的经验来识别可能由AI生成的内容,并提出修改建议。《指南》的发布,旨在促进学生与教师在AI时代的共同成长,提高教育质量。


记者在《指南》中看到,学生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时,除了符合学术道德规范,对AIGC生成内容进行标记外,还要对AIGC生成的内容进行必要自查。《指南》提醒学生,“学生应注意,使用AIGC可能存在错误的内容生成,或者将材料归因于错误来源等情况。学生需对AIGC直接生成的内容进行自查,对有争议的内容进行人工修正或说明,包括但不限于准确性、知识产权、数据隐私等。最终学生应对其提交的全部内容负责。”


此外,对于新闻传播相关学科,《指南》规范了细则,要求学生尊重知识产权、保护隐私安全、抵制虚假信息、维护网络生态。《指南》还指出,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性质,许可或不许可使用AIGC工具。学生应遵守教师的课程要求。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如何在保证学术诚信的前提下,合理利用AIGC技术,已成为教育界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话题。”王峰教授说,《生成式人工智能学生使用指南》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和行动指南,希望在这一框架下,AIGC技术能够在学术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维护学术研究的纯洁性和创新性。


头图为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与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联合发布了国内首部《生成式人工智能学生使用指南》。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包璐影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如何让技术红利变为“多数人的福祉...

思想|AI快速发展引发“信息污染...

53位学者历时一年打造,国内首部...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