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日起,《上海市中小学校外实践教育促进规定》将正式施行。作为全国首创针对中小学校外实践教育的地方性法规,《规定》明确了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的职责,合力推进校外实践教育场所资源建设,健全支持保障机制。
校外实践教育由学校主导
《规定》明确,校外实践教育是指中小学校(含中等职业学校)根据培养目标,以提升道德素养、学习素养、体育素养、美育素养、劳动素养为主要内容,组织本校学生在校外通过参观体验、实践探究等多种形式开展的实践教育活动。
“校外实践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学校主导作用。”上海市教委副主任顾红亮指出。记者了解到,《规定》中也划分了各方责任:其中,教育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校外实践教育工作;科技、文化旅游、体育等相关部门负责管理本系统校外实践教育资源;发展改革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校外实践教育管理和保障工作。
对校外实践教育场所实行分级管理
校外实践教育蓬勃发展,如何提升其内涵质量?对此,《规定》也有所涉及。
《规定》明确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本身承担相关职责的单位发挥示范作用;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美术馆等积极参与校外实践教育,为学校提供支持和帮助;鼓励社会力量开放或者建设校外实践教育场所。同时,上海将对校外实践教育场所实行分级管理,推动建立校外实践教育场所资源库。
“市教育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根据市校外实践教育场所评估办法开展评估,将符合标准的场所纳入市校外实践教育场所资源库;区教育部门可以结合本区实际,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区评估办法并开展评估,将符合标准的场所纳入区资源库。资源库将向社会公布,并实行动态调整。”顾红亮表示,将鼓励学校充分用好各类社会资源,加强与校外实践教育场所对接,建立合作机制。通过依托不同场所资源,开发校外实践教育课程,把丰富的校外教育资源转化为鲜活的育人素材,加强探究式、体验式、浸润式学习,让学生在“实景课堂”“行走课堂”中开阔眼界、培养情怀、提高素养。
相关细则将陆续出台
此外,《规定》还明确了校外实践教育的组织开展,明确了校外实践教育场所及其行业主管部门和学校的安全职责,鼓励建设智慧场馆和志愿服务。校外实践教育场所应当结合自身条件和特色,配合学校开发课程资源,配备符合要求的设施设备和专业人员,提供延时服务、错时服务,满足学生的校外实践教育需求。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法工委主任阎锐表示,近年来,上海作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积极推进中小学校外实践教育工作。为进一步构建“校内外育人共同体”,充分发挥校外实践教育对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有必要通过地方立法强化统筹协调,解决相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上海市中小学校外实践教育促进规定》施行后,有关部门还会陆续出台细则,为全国推进校外实践教育工作提供“上海方案”。
头图来源:图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