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阳节临近,记者从长宁区了解到,其在上海率先探索组建了区级“长宁银发经济产业联盟”,并打造“银发经济会客厅”,首批将推进6大类共18个重点项目,以此不断满足老年人日趋多元、个性化的需求。
近日,长宁民政部门举行了“大城绘养老·银龄享生活”暨首届“九九购物节”活动。在启动现场,据长宁区区老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上海深度老龄化的中心城区之一,截至去年底,长宁区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达23.37万人,占户籍人口比重40.7%,8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人3.78万人,占所有户籍老年人口比重的16.2%,排名全市前列。
据悉,长宁始终聚焦老年人多元化需求,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和实践探索,在弘扬孝亲敬老传统,改善老年人居住环境、方便老年人日常出行、提升为老服务质量、扩大老年人社会参与、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以及提高为老服务科技化水平。
民以食为天,建设老年助餐场所一直都是“为民办实事项目”的重要内容。长宁区已建有社区长者食堂21家、助餐点95家、长者餐桌11家;供餐服务供客能力达1.8万客,实际日均供餐数达1.1万客。长宁政府把“食”字摆在心尖儿,放在嘴边儿,让长宁社区长者们能够吃得起、吃得到、吃得好,制定了社区长者食堂星级评定机制,开展了社区长者食堂质量监测,食堂不仅用餐环境敞亮,有星级大厨把关,量足价优,还通过菜品增加、供应增量、服务延时、送餐上门等“组合拳”,推动为老助餐服务多元化高品质发展。
据介绍,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长宁区老龄委跨前一步,整合区内科技、教育、医疗、商业、文旅、金融等领域的资源,探索组建一个“银发经济产业联盟”,围绕“老龄化”这一主要命题,分别聚焦人才、生活、金融、健康、科技、保险等六大与老龄产业息息相关的细分领域,探索跨界合作与资源共享。
例如,长宁正努力打造长三角人才基地,同步探索建立康养服务标准与规范,将“老龄+人才”视野拓宽至上海之外。同时,针对老年人的生活起居方面,不断优化社区食堂布局、提升品质,同步开展银发营养计划,打造长三角生态绿色、健康宜居的康养基地。
此外,依托当下炙手可热的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大模型技术,将老龄与科技相融合,深化数字养老社区建设。此外,长宁区还将深化普惠型老年人综合保险项目,构建完善的银发保险产品体系,打造老龄人群健康险产品矩阵。
据悉,敬老月期间,长宁区还将依托辖区内主要商圈、综合体,打造首届“九九购物节”和九九重阳节促消费活动,商家联手推出老年人专属优惠和服务,涵盖衣、食、住、行等多个领域,积极建设全龄友好的宜居城区。
头图为“长宁银发经济产业联盟”成立现场。长宁区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