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没有想过,为爸妈买个陪护机器人?未来,这或许会成为很多家庭的“刚需”。10月10日,2024年度上海市敬老月“不老传说·老有颐养”暨杨浦区“人民城市·幸福养老”主题活动在沪举行,记者在现场就发现,面对汹涌而来的“银发浪潮”,已有企业正将养老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研发出相关机器人产品。
根据2023年上海市户籍老年人口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本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568.05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37.4%;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81.64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5.4%,上海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的阶段。
针对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快速加深带来的实际需求,上海正全面深化“9073”养老服务格局,持续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专业支撑、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
这次活动,杨浦区就承办了市“久久贴心,乐龄奇遇”为老服务嘉年华活动,共设置了72个参展摊位。在杨浦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博览会市集摊位上,10家老年助餐企业、5家康复辅具租赁商、4家适老化改造服务商、10家“十助”养老服务单位的联展涵盖了从健康管理到养老服务,从科技创新到金融支持等众多养老服务领域。
而在这其中,记者发现了一个机器人的身影,其头部已经做到了仿真度极高的拟人形态,并可以根据摄像头观察到的人像随之做出各种“表情”,甚至可以张嘴“说话”。
“这是我们正在开发的陪护机器人。”上海卓益得机器人有限公司销售人员姜建民告诉记者,不少老人子女平时不在身旁,有的更是孤老,难免过于寂寞,而拥有了AI智能的机器人,无疑可以成为老人的“陪聊”伙伴。对于老人而言,机器人不会“发脾气”,也不会厌烦其“絮絮叨叨”,更拥有庞大的“知识库”,可以满足老年人对于情感交流和陪伴的需求。目前,已经有敬老院和照料机构对该产品表现出兴趣。
此次活动上,还发布了“申情颐养”上海养老服务平台,并公布了养老机构信用评价结果,向2024年新评出的五级、四级养老机构代表授牌,发布上海市社区长者食堂标识和《社区长者食堂服务规范》,为上海市养老护理员技能大赛获奖护理员(技师)代表颁证。此外,杨浦区则启动“守护夕阳”养老机构安全专项行动,并为12个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授牌。
图为工作人员与机器人沟通。劳动报记者 罗菁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