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进博会顺利在沪举行,八方客流汇聚“四叶草”。
精彩展会,安全第一!这对负责进博会安全监管保障的人员,提出了极大考验。记者近日从市应急局了解到,在进博会场馆里,就有这样一支“较真”保障细节、“慧眼”识别风险的执法队伍,穿梭在各个场馆的布展现场,全力以赴为展会保驾护航。
探索安全监管有效路径
第七届进博会整体展览展示面积超过42万平方米,展览面积和参展的国别(地区)数、企业数都超过了上届。其中,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达297家,七届“全勤生”更是达到了186家。
运输是展台搭建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为解决运输需求多而杂,运输物品多为大件、重物等潜在的安全风险,作为进博会主运之一的中远海运物流供应链有限公司不断强化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管控,每日班前学习吊机“十不吊”、使用叉车“一停、二看、三通过”,及时发现并叫停“三违现象”已经成为现场作业人员的共识共践。
市应急局执法总队四级高级主办曲柯是连续参与保障七届进博会的“老法师”。他告诉记者,在与审图、监理等单位交底时,自己就注意到,今年双层展台数量较多,在现场巡查时应重点关注,避免高处坠落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
为此,驻点保障工作小组与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安保部门形成合力,制定并发放了《双层展台安全防护图集》,借助“武功秘籍”精准“诊脉”,通过“小切口”实现“大变化”,探索出双层展台安全监管的有效路径。“我们细化梳理了适配度更高的安全标准,例如在双层展台铺设二层地板等工序中,要求增加防坠器、防坠网以及临边防护栏等安全措施,确保施工人员意外坠落时也不受伤”,曲柯介绍道。
“火眼金睛”排查隐患
吊点、接线、登高、装卸等作业在馆内搭建中非常普遍,每一次的安全检查都能或多或少发现施工人员的一些不规范行为。
“对于属于事故隐患的问题,我都记录在册,目的是为了下一次再巡馆时再来精准复查、跟踪闭环”,正在现场巡查的执法人员管奔博说道,“2.1馆主要为汽车展馆,馆内作业的大型设施设备多,交叉作业情况也较为频繁,针对吊装作业的检查,是我关注的重点。”
特种作业操作证书涉假一直是会展行业安全工作的“老大难”,今年以来应急管理部在全国范围内专门开展了安全生产资格证书涉假专项治理。在第七届进博会展台搭建的现场,你会细心地发现,特种作业人员都已经穿上了红色马甲,这是今年馆内现场安全管理的一个“小巧思”。如果正爬在桁架上的高处作业人员没有穿着红色马甲,执法人员就能够快速发现并纠正制止。
在馆内一运输主通道上,一辆大型运输车辆正在倒车。执法人员陈浩天敏锐发现,车辆左侧倒车镜几乎完全破损。大型货运车辆正后方是视线盲区,倒车时极易发生碰撞和碾压,倒车镜无法发挥作用,这怎么行?执法人员立即要求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协助更换倒车镜,对车辆驾驶员开展安全教育,提高从业安全意识。
数据显示,驻点保障工作小组累计出动检查324人次,发现安全隐患38项,约谈27家,责令限期整改8家,发出风险提示信息22条、提示函3个,立案调查8件;主场、主运、审图、监理等相关单位累计自查自纠安全隐患590项,已完成整改522项;第三方专业服务单位累计出动专家432人次。
除了“显微镜”还有“放大镜”
为了科技无感、多跨协同,驻点保障工作小组对去年全新打造的“进博会安全生产现场监管专题”平台进行了再更新、再优化。
市应急局执法总队总队长张之崟介绍,在“进博会安全生产现场监管专题”平台首页,可以直观看到各展馆搭建进度条,鼠标点击具体场馆,还能直接锁定展位展商信息、多角度效果图、内部结构图等,同步呈现的还有馆内安全监管过程中作出的约谈、责改、停工、提示、立案等情况。
此外,依托指挥调度系统,还可以从实际监管需求出发即时就近调度现场执法人员。这样一个将信息、指挥、行动三个环节有机融合的综合治理“新范式”,有效发挥了数字赋能安全监管的作用,风险隐患的治理效能极大提高。
曲柯介绍,场馆数量多、面积大,驻点的执法人员相对来说较少。原来利用“铁脚板”来巡馆,往往走马观花。现在有了“进博会安全生产现场监管专题”平台这个“显微镜”,再加上国家会展中心(上海)遍布馆内外的视频探头“放大镜”,能够轻松开展线上巡查,查漏补缺。
张之崟表示,市应急局布撤展安全驻点保障工作小组将持续理顺“标准化管理+清单化监管+社会化风控+数字化赋能”的工作模式,锤炼安全保障能力,不断筑牢进博会成功、精彩的安全之基。
头图为展馆中的执法人员。市应急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