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5日,中共一大纪念馆与上海图书馆联合举办的“作始也简 将毕也钜——董必武手迹展”在上海图书馆开幕。展览通过113幅手迹和苏绣、油画等艺术品,展现了董必武“竹叶青青不肯黄”般的革命奋斗精神和“遵从马列无不胜”的坚定信仰。
作为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对上海、对中共一大会址一直有着深厚的感情。1956年2月,70岁的董必武重访中共一大会址,对革命文物的复原和保护作了细致的指示,并为纪念馆题字两幅,其中一幅就是“作始也简,将毕也钜”,现为国家一级文物。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钜”这句话不仅是对中国共产党从初创到壮大的发展历程的回顾,更蕴含着以董必武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中国共产党事业薪火相传、永续发展的殷切期望与深情嘱托,激励着后来者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本次展览以此为主题,分为“作始也简 将毕也钜”“风景这边独好”“旭日方昇旦气扬”“深信前途会伐柯”四个篇章,从董必武1938年—1975年间题写的众多手迹中遴选出113幅,并增加了苏绣、油画等艺术品,从多个方面向观众展示了董必武同志心怀马克思主义信仰,为革命事业不息奋斗的坚韧风骨和不朽情怀。
董必武手迹。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
笔者在现场看到,展览展出的手迹多为董老创作的诗作,内容涉及革命斗争、国家建设、感怀人物、纪事述怀。据了解,董必武一生共留下诗作1300多首,是他革命生涯的重要记录。
“董老是一位具有革命经历的诗人,他的作品基本是在特定场景有感而发,作品背后的文字有非常深厚的历史价值。”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表示,虽然董必武常以“我虽不善书,好书莫如我”自许,但其实他的书法功底深厚,楷书凝重端庄、遒劲朴雅,行书清新飘逸、雄浑流畅,诗作和手书相得益彰。
展览以质朴素雅的米色为主色调,以突出董老手迹。展头在设计上巧妙地将董必武故居的标志性造型与他钟爱的竹子等元素融为一体,引领观众一步步走进董老的书法世界,感受那份沉淀在历史长河中的文化底蕴。同时,展览创意性复原了董老的书房场景,书房内的多媒体触摸屏则如同一扇穿越时空的窗口,将董老生前那些珍贵而感人的重要瞬间展现在观众面前。为了增强展览的互动性,展览特设“智能书法互动体验桌”,观众可以通过多媒体触摸屏,体验临摹书法。
展览复原了董老的书房场景。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
展览开幕式上,董必武家属代表董绍新、黄琼珍夫妇向中共一大纪念馆捐赠了董必武使用过的手杖、电风扇两件重要文物。亲属表示,作为革命后代,要始终牢记先辈们的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家风家训,把父辈珍贵的遗物捐赠出来,可以为后人了解历史、缅怀先辈、传承红色基因提供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
头图为董必武手迹展现场。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