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海电信诈骗受害人平均年龄37岁,这5种诈骗类型案发率最高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包璐影 发布时间:2024-12-05 13:21

摘要: 据最新统计,2024年上海电信网络诈骗受害者平均年龄为37岁。


12月5日,记者从市公安局了解到,根据最新统计,2024年上海电信网络诈骗受害者平均年龄为37岁,发案数居前5位的电信网络诈骗类型分别是虚假购物、冒充客服、刷单返利、虚假网络招嫖和冒充领导熟人,占全部发案数的79.6%。其中,冒充客服诈骗和冒充领导熟人诈骗分别是造成损失最多和个案损失最大的诈骗类型。


12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实施两周年,也是《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违法犯罪联合惩戒办法》正式实施之日。今年以来,上海公安机关深入贯彻落实《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依托新型警务运行模式,联合有关部门狠抓打防管控建各项措施落实,推动“全社会反诈、全民反诈”格局日益完善。全市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既遂数、接报金额同比分别下降14%、41.6%,继续保持“六年连降”的良好态势。


据最新统计,2024年上海电信网络诈骗受害者平均年龄为37岁,发案数居前5位的电信网络诈骗类型分别是虚假购物、冒充客服、刷单返利、虚假网络招嫖和冒充领导熟人,占全部发案数的79.6%。


据警方介绍,在虚假购物类诈骗中,有两点需要特别警惕:一是由于当前文化演出市场大热,购买演唱会门票诈骗全年都有发生,骗子利用歌迷、粉丝迫切想要购票的心理,谎称有内部渠道、黄牛票或通过制作虚假购票网站或发送虚假链接来实施诈骗;二是游戏类相关的诈骗,受害人多为卖方,诈骗分子通常主动私聊卖方想要购买其账号,后引导卖方绕开正规交易平台私下进行交易或前往虚假游戏交易平台进行诈骗。


在冒充客服类诈骗中,诈骗分子的手法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从原先“FaceTime+冒充客服+百万保障”的诈骗方式变化为冒充短视频平台客服,谎称受害人保险、会员到期需要扣费,后通过诱导其下载屏幕共享软件,窃取银行卡验证码来实施诈骗。此类诈骗手法近期多发,受骗群体多为中老年人。


据悉,针对这些新趋势新动向,上海警方下步将依托“砺剑”系列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大涉诈黑灰产业链打击力度,用好新出台的《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违法犯罪联合惩戒办法》,积极会同市通管局、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市金融管理局,指导本市信息通信、金融行业依法依规开展联合惩戒工作,有效挤压涉诈黑灰产违法犯罪生存空间。


头图为上海公安召开新闻发布会现场。警方供图


责任编辑:胡玉荣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66万元现金差点打水漂,“点对点...

加快推进松江乡村10千伏配电网改...

安全设备展示、知识问答、模拟游戏...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