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AI炒股”非法荐股!静安区检察院发布金融检察白皮书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于玘珺 发布时间:2024-12-24 17:02

摘要: 近三年静安区非法集资类案件逐年下降,金融违法犯罪势头初步遏制,但金融犯罪也呈现出新手法、趋势与特点。

12月23日,静安区检察院发布的《金融检察综合履职 服务保障国际静安建设检察工作白皮书》显示,近三年静安区检察院办理的金融犯罪案件中,非法集资类案件逐年下降,金融违法犯罪势头初步遏制,部分罪名治理初见成效,防范金融风险氛围渐成,但金融犯罪也呈现出新手法、趋势与特点。


白皮书显示,2022年1月至2024年10月,静安区检察院共受理金融犯罪案件531件826人,主要涉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非法经营罪、集资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贷款诈骗罪、保险诈骗罪、洗钱罪等7个罪名。


从案件类型看,2022年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案件受案数整体平稳下降,但占比仍居首位,行为方式向影视投资、私募基金等新领域延伸。受理审查起诉涉私募类案件达121件,非法机构和私募基金公司均有涉及,缺乏合格投资者审查,用“拼单”“代持”等手段突破限制,采取回购承诺、差额补足、关联公司担保等变相承诺保本付息方式募资,募新还旧等情况多发。


同时,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战,犯罪手段“高科技”、犯罪嫌疑人“高学历”比例增加,犯罪对象也向高净值人群扩展。静安区检察院受理的金融犯罪案件中,犯罪嫌疑人本科以上学历167人,以2022年为例,约占非法集资案件犯罪嫌疑人总数的三成,较以往有所上升。嫌疑人往往借互联网,扮专业身份、勾结中介操纵股价、推销非法荐股软件,用 “黑客” 手段入侵服务器。例如某公司利用量化交易软件侵入证券交易系统非法荐股,涉嫌非法经营罪、侵犯著作权罪等。


检察官提醒,证券交易产品及服务的更新迭代速度加快,所谓的“高科技炒股”“AI炒股”开始流入市场。金融消费者在选择炒股服务时,不要被所谓“机器人自动炒股”的噱头所蒙蔽,应当仔细核查服务提供者的相关资质,防止使自己的资金陷入极大的风险之中。


此外,白皮书还指出近年来金融犯罪呈现出保险代理人与非法中介“内外勾结”情况突出、涉及险种增多,涉外汇案件多发,资金多层级跨境流转明显,追赃追逃难度加大等特点。


为此,静安区检察院金融检察部门建立“依法办案、防范风险、追赃挽损”三位一体办案模式。聚焦人身与财物,着眼事前审查、事中监督和事后纠正,加大对资金、技术、中介等关联人员的追诉力度,做实刑事诉讼全流程监督。依法严惩金融刑事犯罪,深化民事法律监督,排查侵害公共利益相关情况,协同相关部门开展行政公益诉讼,对非法经营案中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探索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以技术手段全链条打击惩治金融行业乱象,构建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提升金融检察履职效能。


头图为“聚焦建设‘五个中心’检察在行动”系列新闻发布会现场。静安区检察院供图


责任编辑:胡玉荣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未签劳务合同,能否讨回欠薪?金山...

1个联合工作室、10个同盟体成员...

犯罪分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数量巨大...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