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实验高能物理学家叶铭汉先生追思暨安葬仪式在福寿园海港陵园举行。叶铭汉先生的家属、亲友等30余人齐聚海港陵园数字追思厅和秋韵园,共同缅怀这位令人尊敬的科学巨匠。
上午10时30分,在舒缓轻柔的音乐声中,亲友们在数字追思厅记录思念话语,缅怀百岁老人的人格魅力。那些在投影墙上滚动播放的60余张叶老工作、生活照片,引领着人们重新回到老人矢志科研、培育后辈的温馨岁月里。
在数字追思厅的科技空间里,来宾们扫二维码上传对叶铭汉院士的真挚祝福,静祈愿念,厅内满是温暖动人的思念氛围。叶铭汉先生家人和亲友一起回顾了他追求科学真理、献身祖国高能科研的一生。
在叶铭汉先生的纪念像揭幕暨安葬仪式上,叶铭汉先生的儿子叶承因、女儿叶如茵共同为叶铭汉先生纪念碑揭幕,亲友共同为先生抷土。上海李政道研究所、李政道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大学李政道科学与艺术中心和上海市敬业中学为其敬献花篮。
叶铭汉先生于2024年10月4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9岁。现回到他的出生地上海,安葬于其叔父——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叶企孙先生的纪念像旁边,家庭团聚,血脉相承。
叶铭汉先生的一生从未停止过对知识和真理的探索。自少年时代起,他便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踏上了那条通往真理的崎岖之路。从西南联大的烽火岁月,到清华物理的荣誉殿堂,一辈子都在学习的他坚信“一个人如果能锲而不舍地坚持,总能做出点什么来”。
他以一颗赤子之心践行了科技报国的誓言,他在上学期间报名参军,投身过抗日救亡运动;在大家对工作的前途信心不足时,他怀着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民族复兴的坚定信念坚守岗位。他总结道:“我们国家的高能物理之所以能够不落后于国际水平,能做出像大亚湾一样一流的成绩,正是因为我们在并不宽裕的时候有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和北京谱仪,有了一个正确的开始,才有今天高能物理的辉煌”。
头图为仪式现场。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