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演唱会200多场,上海如何扩大“行走的GDP”?委员呼吁加大国际化推广增强城市全球吸引力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罗菁 发布时间:2025-01-16 13:57

摘要: 上海应该加大国际化推广,增强城市全球吸引力。

“演唱会被称为‘行走的GDP’,一个国际明星的巡演年创收50亿美元,可带动100亿美元间接收入。”1月16日上午,在上海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聚焦建设‘五个中心’重要使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开创上海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专题会议现场,市政协委员黄春华呼吁道,上海应该加大国际化推广,增强城市全球吸引力。


黄春华表示,上海与主要国际消费城市相比,入境旅客数量有较大差距。去年240小时免签政策推出,上海全年共接待国际旅客456万。而放眼全球主要国际消费城市,入境旅客数同期均已突破千万,具有很大引流空间。据公开数据报道,外国旅客人均消费约3500元,去年在上海消费近150亿元,如能提升入境人数至千万人次,国际消费可望倍增。


不过,黄春华指出,当前上海的国际推广不够精准有效。对于国际旅客而言,通常会通过海外知名线上平台来搜索关注,经比对发现,国际通用语境中的上海吸引物和上海官方推荐的国家A级景区等仅存在30%重合,未能有效产生吸引力。


此外,在全球最大订票网站“GetYourGuide”上,纽约、巴黎、伦敦等城市均有800多项付费产品,上海仅有150项,且上线产品经久不变,例如外滩、朱家角、生煎品尝等,没能真正提供魔都精彩的特色产品。城市IP“上海之夏”在海外的广告投放、线上线下的跨国联动缺乏力度和热度,首发首展也主要面对国内市场,缺少面向国际的营销。


不仅如此,上海的消费市场各自为重,缺少跨界融合。邻近的日韩“J-POP”、“K-POP”吸引了大量国际粉丝前往,且非常注重关联以此为主题的吃穿住行以及衍生品产业链。上海去年演唱会虽有200余场,却大多为个人流量明星,剧目很难产生诸如“C-POP”品牌效应。“上海之夏”IP也因缺少品牌聚合,而没让国际旅客心动,只打卡不刷卡。


为此,黄春华建议,加大国际化推广,增强上海全球吸引力。参考主要国际媒体推荐的上海吸引物和消费场所指引,对上海文旅局等官方网站和APP进行比对、整合、完善,精准推送。鼓励涉外导游、外籍人士及高校语言类师生成为旅行、导购、媒体达人来推广上海吸引外宾。


同时,鼓励市场主体加大对国际旅游和消费的创新投入,开发更具上海味、国际范、时尚感的产品和服务,将上海的特色资源与旅游和消费联动。“上海之夏”国际消费促销应叠加对上海旅游节、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F1、上海马拉松、马术冠军赛等的叠加引流,扩大文商旅体展的聚集效应。


除此之外,升级多种AI数字导览官方系统,确保国际旅客来上海听得懂、看得全、买得好、有优惠;鼓励东方航空在“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推出“机票+餐饮”、景点、购物、文体等一站式礼遇;各部门应联手应设立国际旅客的投诉反馈机制,营造最友好的旅游和消费环境,让国际旅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头图来源:图虫


责任编辑:李蓓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2025上海国际碳博会将于6月5...

高空飞行器成灭火“神器”,外骨骼...

奋勇争先实干家|在小小的花园里种...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