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24日,“科际穿越·科创校长空间站”新年首场活动——新春科创校长小会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举办,标志着这一历经两年精心孵化的科创教育品牌在2025年正式扬帆起航。
本次活动主题为“城市的未来”,邀请到两位杰出专家现场“论道”,以“科学+人文”多元视角共同勾勒城市发展轮廓。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带来主旨演讲《为什么城市挤挤更环保》,他剖析了城市人口密度与环保之间的复杂关系。
“传统认知中科普通常针对理工科等硬科技,社会科学科普是短板,自然科学易有科技馆等载体,社会科学科普机会则比较少。”陆铭说,“以我今天演讲的主题为例,人们基于生活体验,对人口密度高的地方多有负面印象,比如居住空间小、感到不适等,但现实却是人口往密度高的地方迁移。如果不把这其中的社会科学道理向公众讲清,可能引导出反密度措施。”
他指出,城市人口的适度集聚,能够促使公共交通系统更为高效地运行,减少私家车的使用频率,从而降低尾气排放。同时,高密度的城市布局有利于基础设施的集约化建设与共享。
著名诗人、散文家、小说家赵丽宏则以《水泥城市里的大自然》为主题,生动阐述在城市建设飞速推进的进程中,大自然元素如何在高楼大厦间存续与融合,为城市的人文底蕴与生态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现场正式聘任两位报告专家为“科际穿越·科创校长空间站”首席顾问,为“空间站”的长远发展注入了专业智慧与力量。
本次活动还正式发布了《科学教育与科学传播发展报告(2024)》。该书是上海科技馆科普智库创新平台、上海科技传播智库重要前瞻性研究成果的系统性发布。书中精选17篇来自智库团队、各个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者们的前沿报告,探讨在“大科普”时代,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之间如何转化协同,各种类型的社会主体如何参与并激发科学传播的新实践、新样态,科普如何深度支持青少年的科学教育等等。
头图为活动现场。自博馆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