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4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一场“委员通道”集体采访活动举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主任医师赵宏表示,自己赶上了中国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好时候,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积极投身于创新药械的研发。
“每一款创新药剂的上市,都意味着患者多了一份康复的希望。”赵宏表示,过去的一年,我国批准上市的新药有48个,器械有65个,在研新药的数量也已经跃居全球第二位。最近,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中国企业生产的新药,甚至击败了全世界最畅销的抗癌药。
“我们看到有更多的国产靶向免疫细胞治疗药物成功出海,自主研发的手术机器人、人工心脏这些高端的医疗设备也先后问世。应该说在这一领域,我国已经走上了一条由仿到创,由弱到强的康庄大道。”赵宏如此说道。
赵宏指出,创新药械的研发是向无人区的探索,它的高投入,高风险常常用三个“10”来形容:10个亿的投入,10年的时间以及不到10%的成功率。
“医生最清楚临床的问题和痛点,如果我们能够更早去和科学家合作开展转化学研究,是能够打通从实验室到病房的最后一米,把这个10%向上再拉一拉。”赵宏表示,当然研究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患者的理解和信任,也给了他们不断前行和突破的动力。
赵宏说道,“随着有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积极投身于创新药械的研发,用研究找武器、向科学要奇迹,战胜疾病的工具箱就会越来越丰富,我们的本领会越来越强,我们也一定能够不负重托,更好地守护人民生命健康。”
头图为直播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