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张义民:从法律上保障乡村产业发展,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叶佳琦 发布时间:2025-03-10 17:47

摘要: 从法律的高度调整乡村产业这些对象,加快补齐我国乡村产业促进法立法短板。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而各类乡村产业茁壮成长,直接关系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关系到农民增产增收和农业增值增效。”在这次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闵行区浦锦街道芦胜村党总支书记张义民提出:要加强《乡村产业促进法》立法,从法律的高度调整乡村产业这些对象,加快补齐我国乡村产业促进法立法短板。


张义民指出,乡村产业具有独特的法律调整对象。过去的乡镇企业多是从事工商建运服,是城市产业向乡村的平移。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农林牧副渔、产加销文旅不断延伸,农业的食品保障、生态涵养、休闲体验、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不断拓展,从农业和乡村内生的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乡村特色产业、乡村休闲旅游业、乡村新型服务业、乡村信息产业等乡村产业快速发展。


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18万亿元,乡村休闲旅游业营业收入9000亿元,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4万家,返乡创业人数达1430万人。乡村产业的发展,让亿万农民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乡村产业也有独自的政策扶持体系。”张义民表示,乡村产业在其中承担着新的重要使命,在安排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蓄水池”作用。而历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皆对乡村产业给予了政策扶持,比如《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支持返乡入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等,初步形成了乡村产业政策扶持体系。所以,亟需通过立法来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我建议,首先开展《乡村产业促进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调查研究。”张义民指出,乡村产业整体上属于弱势群体,获取财政、金融、土地、人才等政策扶持难,同时《农业法》《乡村振兴促进法》等法律相对比较宽泛,无法精准、有效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同时,《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中小企业促进法》等法律也难以体现乡村产业经营主体的特殊性。因此,建议制定《乡村产业促进法》,通过法律的形式明确其地位作用并加以培育、扶持和规范。


他还建议,争取《乡村产业促进法》早日列入修法立法计划。按照总则、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乡村特色产业、乡村休闲旅游业、乡村新型服务业、乡村信息产业、质量监督与管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服务与保障、法律责任、附则等内容进行系统研究,从立法宗旨上注重促进、引导、保护、规范乡村产业发展,增强政策法律法规的针对性和操作性,依法维护各类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与现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头图来源:图虫


责任编辑:李蓓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老年人如何提高健康期望寿命?全国...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

全国人大代表陈达:建议用区块链技...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