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网上平台下单了理发店的预付卡,到现场却发现店已经申请注销;购买新能源车时,销售人员称汽车电池租赁价格即将下调,建议按月租赁,然而租金迟迟不降;点外卖点到操作过程不规范、环境卫生不达标等问题突出的无堂食外卖店……市民在消费中遇到的这些烦心事,在检察机关的帮助下迎刃而解。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将至,笔者自杨浦区检察院举办的检消携手“共筑满意消费”协作机制签约仪式暨“检护民生”专项行动成果巡展活动中获悉,2024年以来,该院共办理涉消费者权益保障刑事案件115件180人、民事行政案件31件、公益诉讼案件31件。
据了解,侵犯消费者权益刑事案件涉及罪名主要包括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侵犯著作权罪、诈骗罪等,其中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案件数量最多,共办理77件115人。涉及诈骗罪的案件中,诈骗分子往往抓住人们贪小便宜的心理,以预购优惠、低价等方式为诱饵,骗取被害人交易。
杨浦区检察院民事检察部门受理涉消费者权益保障案件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具有案件类型分布广泛、涉众群体诉讼增多、案件和解比例较高的特点。检察机关运用“支持起诉+”方式,助力消费者依法维权。
徐女士购买新能源汽车时,销售人员极力推荐她按月租赁汽车电池,并称电池租金很快就会下调。然而过了一年多,租金迟迟不降。为及时止损,她一次性买断电池,销售人员却称买断价格无法扣减租赁期间费用。针对销售人员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检察机关支持起诉,促使企业规范价格销售行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实现了“个案办理”与“行业治理”的双重目标,为新型消费纠纷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范式。
同时,聚焦消费重点领域问题,杨浦区检察院制发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建议。杨浦区检察院成立了全市首个骑手友好社区公益诉讼联络点,在骑手“益心为公”志愿者聘任座谈会上,志愿者向检察机关反映某无堂食外卖店环境脏乱差、食品安全隐患较大的问题线索。检察机关针对无堂食外卖店缺乏相应管理标准、经营不规范等突出问题,构建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排查区域内食品安全隐患,综合运用磋商、检察建议等方式,推动落实各方责任,有力促进网络餐饮服务有序健康发展,提升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水平。
为进一步凝聚消费者权益保护合力,会上,杨浦区检察院与杨浦区消保委会签《关于加强消费领域民事支持起诉、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备忘录》,升级检消之间多项合作内容,在线索移送、联席会商、矛盾化解、宣传联动方面形成更强合力。
头图来源:图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