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5日,记者从上海警方了解到,其于3月下旬发起“砺剑2025”春季战役,紧盯违法犯罪新动向、新手法,集中攻坚打击金融领域“黑灰产”、牟利性恶意索赔、线上引流非法集资、多发性非接触诈骗、劳务中介敲诈诈骗等8类民生、经济领域违法犯罪,目前已侦破相关案件4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00余名。
今年一季度,全市110报警数、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分别下降2.1%、7.1%,现行命案抢案即发即破,入室盗窃破案率达96.7%,全市社会治安持续稳定向好。
打击金融领域“黑灰产”违法犯罪
据介绍,今年以来,针对线上非法放贷、保险诈骗、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业务等警情多与非法程序开发、黑灰引流等违法活动交织的情况,上海警方依托与金融监管部门建立的行刑衔接机制,全量汇集梳理信贷、保险和证券领域犯罪线索,及时发起集群战役,打击查处一批金融领域“黑灰产”团伙、中介组织,斩断“黑灰利益链”。目前,重点打击的违法犯罪类型主要有:非法放贷、保险诈骗,以及非法荐股等。
此外,今年以来,以高收益率为诱饵线上引流实施非法集资犯罪呈多发态势,该类犯罪通常披着“投资理财”“众筹创业”等外衣,如文旅、养老、酒店等所谓投资项目,通过互联网吸引受害者参与,最终目的都是骗取钱财,社会危害性较大。对此,上海警方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协作,打掉一批非法集资平台、团伙,最大程度挽回损失。
打击牟利性恶意索赔违法犯罪
近年来,不法分子为了牟取利益,恶意利用电商平台和商家商户退货售后服务规则,采取“买真退假”方式实施诈骗,甚至无中生有伪造所谓“商品质量问题”,以此要挟敲诈商家赔偿,此类行为不仅侵害了经营主体合法权益。
对此,上海警方密切联系电商平台和商家商户,建立信息通报机制,及时发现相关牟利性恶意索赔违法犯罪线索并集中核查打击。主要包括:“买真退假”,恶意利用退货规则实施诈骗的违法犯罪行为;“无中生有”,故意投放异物、人为制造瑕疵并以此向商户恶意索赔的敲诈勒索行为。
打击劳务中介敲诈、诈骗类犯罪
此外,上海警方紧盯非接触诈骗新动向、新手法,持续加大预警劝阻和破案打击力度,本市非接触诈骗发案整体呈持续下降态势,但虚假投资理财、假冒公检法、虚假刷单返利和虚假网络招嫖等4类案件发案依旧处于高位,约占到所有非接触诈骗案件总量的60%。
近年来,少数不法劳务中介利用求职者急于找工作的心理,通过“签订存在陷阱的合同”“设置霸王条款”等方式诈骗、敲诈求职群体,严重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比如,有的劳务中介通过安排超负荷工作、恶劣环境等方式迫使劳动者主动离职,进而骗取高额违约金;一些租车公司以“车辆折旧、交通违法”等理由拒绝退还网约车司机押金,甚至直接“消失不见”。
对此,上海警方主动对接市场监管、人力资源、交通管理等部门,梳理研判涉劳务中介敲诈、诈骗等违法犯罪线索,及时打击查处一批劳务用工不法中介,同时针对劳务中介密集、相关警情多发的重点区域开展清查整治,挤压违法犯罪空间。
头图为上海公安局召开新闻发布会现场。警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