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5载开放征程中成绩卓著,浦东优质营商环境铸就外企发展高地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王嘉露 发布时间:2025-04-16 17:33

摘要: 外资企业与上海浦东同频共振,协同发展。

今年,上海浦东新区迎来开发开放35周年。35年来,浦东凭借敢为人先的精神,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成绩卓著,已然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标杆,吸引众多外资企业在此扎根、发展。4月16日,记者采访了多家外企高管,他们高度赞扬浦东在营商环境、政策开放等方面的成就,并分享了企业在浦东的发展经历与未来规划。


优越营商环境,吸引外企扎根


“浦东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丰富的人才储备,以及持续扩大的产业生态圈,推动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加强了我们继续深耕浦东的信心。”巴斯夫副总裁、浦东基地总经理徐毅斌称赞道。


浦东新区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创新总部企业集成服务模式,整合多方资源,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富士胶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财务部长、总经理室室长姚佳锋表示:“浦东在国内首创总部企业集成服务新模式,针对企业发展需求深入调研,共商发展良策,为我们提供了持续创新的动力。”这种政策支持助力富士胶片(中国)从最初以影像产品销售为主,拓展到医疗健康、生命科学、电子材料等多元领域。


浦东自贸区的一系列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和金融开放政策,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路易达孚集团北亚区首席执行官兼北亚区谷物油籽平台总经理陈嘉渊举例说:“自贸区政策大力支持了我们的核心贸易业务。今年浦东政府工作报告提及的离岸人民币交易、跨境贸易结算、推动大宗商品跨境套保业务试点等政策,更是实打实的利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服务客户、管理风险。”


此外,政府与企业沟通顺畅,积极解决企业难题。陈嘉渊感慨:“政府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解企业所需。不仅提供了高效、完善的企业配套服务,还积极打通政企沟通的渠道,听取我们的诉求和建议,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确保外资能够享受到同等待遇。”


依托政策优势,企业发展壮大


众多外企入驻浦东后,借助当地的政策、技术、人才和市场资源,实现了快速发展。巴斯夫自改革开放初期入驻浦东,从1994年与上海化工局染料公司成立合资企业,到2012年大中华区总部落户、上海创新园启用,不断深化业务布局。


如今,巴斯夫浦东基地已从31年前的单一生产基地,转型为集研发、生产、市场与销售、及职能部门于一体的综合基地。徐毅斌介绍:“通过与本地研发能力融合,我们将新工艺、新配方应用于新产品,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电子产业等下游行业发展,同时助力客户绿色转型和产业可持续发展。”


上海海拉电子1995年落户浦东,30年来取得长足进步。目前拥有近1700名员工,其中研发人员超500名,总占地面积5万多平方米。近10年,销售额和营业额翻倍,自动化率达到行业领先。


“浦东作为上海科技创新策源地,凭借政策优势和开发开放的环境为上海海拉电子提供了政策、技术、人才和市场的全面支持,使我们能够紧密跟随中国汽车产业的电气化和智能化转型步伐,不断加强在研发和生产上的投入与创新。”佛瑞亚海拉中国区电子事业部执行副总裁兼集团电子事业部董事会成员白彬毅说,“我们90%的产品与电气化和智能网联相关,与政府政策支持的重点高度契合。”


同时,浦东的“未来车”产业生态为上海海拉电子带来良好产业生态和合作机遇,借助先进制造业支持政策,公司成功引进全球领先的制造技术。


富士胶片(中国)自2001年成立以来,业务不断拓展。在浦东新区的前瞻性政策支持下,2019年设立中国区域资金池,现已覆盖集团在华多数企业,并于去年6月成为陆家嘴金融城首批财资中心之一。这些举措不仅降低了跨境融资成本与汇率风险,更实现了集团资源的高效配置,强化了地区总部功能。截至2024自然年,富士胶片中国区销售收入占集团全球的15%,并连续多年获评“浦东新区经济突出贡献企业”。


路易达孚2021年将北亚区投资型总部设在浦东,2023年建立全球研发中心。陈嘉渊介绍:“研发中心配备先进设备,利用尖端技术加速产品开发创新,为客户和消费者提供多元、高附加值产品与解决方案。我们还与中国顶尖科研机构合作,促进农业和食品科学领域的技术交流与人才培养。”


立足当下发展,坚定在华发展信心


展望未来,各企业计划依托浦东优势,进一步深化发展。


就在本周一,4月14日,巴斯夫宣布投资5亿人民币,用于Cellasto在上海浦东的扩建,未来将提供先进的降噪、减振与舒适性解决方案,助力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扩建项目计划于2027年建成投产,届时Cellasto总产能将提升近70%。


“我们对浦东未来充满信心,这里优秀的人才、创新的氛围和透明的机制,将助力我们持续发展。”白彬毅表示,上海海拉电子将以创新为驱动,积极响应浦东绿色低碳转型号召,在运营中降低能耗,扩大可再生能源使用,为浦东和中国经济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路易达孚计划扩大研发中心规模,从目前约20位科学家增至100人左右,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科研机构合作,推动农业和食品科学领域发展。陈嘉渊表示:“依托浦东的营商环境和科技创新、基础建设、人才储备等优势,路易达孚在中国的发展之路定将走得更远,我们将继续携手本地合作伙伴和客户,共同满足中国市场对高质量农产品、食品的需求。”


浦东开发开放35年来,在营商环境、政策开放等方面,为外资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未来,随着浦东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将吸引更多外资企业,共同谱写更加辉煌的发展篇章。


头图来源:图虫


责任编辑:王迪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聚合力,增信心!青浦区促进外贸企...

衔接法律新规,大幅简化核准材料,...

提升浦江创新论坛、世界顶尖科学家...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