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为向辛勤工作的学校一线教职工表达诚挚敬意,上海海事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的师生们携带画板和画笔,走出课堂,来到学校张青雷劳模创新工作室和王天真劳模创新工作室,用手中的画笔为两位劳模画像,以此感谢他们为学校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并送上一份特别的劳动节礼物。
“我们工作室围绕上海高端装备制造业、船舶关键件、海洋工程装备、大型工程机械产业基地,乃至长三角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重大需求,针对行业特色的智能化高端装备前沿技术进行攻关,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国内一流的高端港航装备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研究平台。”张青雷教授介绍道。此时,张青雷教授端坐在椅子上,成为了大家画像的焦点。徐悲鸿艺术学院的黄菁菁老师和绘画241周雨露,郭美含两位学生围绕着他,专注地进行创作,用流畅的线条展现这位劳模的风采和气质。
艺术来源于生活,在学校海洋清洁能源实验室,徐悲鸿艺术学院绘画系讲师宋智容正手执画笔,他不时侧头注视着端坐于前方的王天真教授。一旁,两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袁斌和张岳瀚,也在各自的画板上以细腻的线条展现他们对人物的不同诠释。
“我主要从事海洋能发电系统故障诊断和容错控制方向研究,为保障海洋能发电系统可靠有效运行和降低维护成本提供技术支持,助力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王天真教授的工作室聚焦于海洋能相关研究,牵头制定多项国家/国际标准、出版多部国家规划教材和专著。谈到工作信念,王天真教授表示:“作为教育者,我始终秉持为社会培养真正能干活、能干出成果的人才的初心。”
“这是我第三次参加给劳模画像的活动了,在我看来大家都是在各行各业里认真工作、用心付出的人,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徐悲鸿艺术学院黄菁菁老师笑着说道,“我认为这个活动非常有意义,对学生来说,一方面能够使自身的专业能力得到锻炼,一方面能够切身体验到劳模精神。”
上海海事大学表示,师生深入一线岗位开展画像活动,将艺术创作与劳动教育有机结合,不仅诠释了劳动精神的时代内涵,更传递了对劳动者的崇高敬意。这是一次弘扬劳模精神的社会实践,也是一堂别开生面的劳动教育课。学校将坚定不移地推进教育模式创新,通过举办更多此类富含意义的实践活动,持续探索劳动教育与艺术教育相融合的新途径,着力培育当代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及社会责任感。
头图为师生为劳模画像。校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