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30日15时左右,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发布最新消息,继续针对台湾东部沿岸发布海啸黄色预警,同时解除浙江、上海沿岸的海啸黄色警报。
就在约2小时前,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曾发布针对上海沿岸的海啸预警,那么为何这一警报被迅速解除了呢?此次海啸到底会对申城造成哪些影响?对此,本报记者专访了上海地震台高级工程师宋秀青。
判断不会对沪造成灾害性影响
今天7时24分,堪察加东岸远海海域发生强震。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根据最新监测分析结果,此次地震已经引发海啸。
13时左右,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发布海啸黄色警报,预计对我国上海,舟山南,台北东,屏东西,屏东东,台东南,台东北,花莲和宜兰沿岸造成灾害性影响。不过,在15时再次更新的公告中,上海沿岸的海啸黄色警报得以解除。
这究竟是为何?对此,宋秀青解释道,上海受海啸直接影响的案例极为罕见,历史上虽有数次远海地震引发的海啸波及上海,但均未造成实质性灾害。举例来说,2011年日本以东海域发生9.0级地震,距离上海2000公里,当时上海沿海地区的浪高为0.2米到0.3米;1960年,智利发生9.5级大地震引发巨大海啸,吴淞口观测到的浪高为0.15-0.20米,持续约3小时,未对沿岸设施造成破坏。
“因此从地震部门的角度判断认为,这次的海啸不会对上海造成灾害性影响。”宋秀青表示,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根据市海洋监测预报中心经与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的会商结果,预测海啸波到达上海沿海的时间段为今天19时至22时内,上海沿江江海正好是处于一个落潮期,所以也将减弱台风与海啸叠加相遇带来的影响。
地理位置和地质构造阻碍海啸波传播
不仅如此,宋秀青指出,这次堪察加地震距离上海有3800公里,可谓路途遥远。
宋秀青表示,虽然此次地震震级达到了8.7级,但其引发的海啸需要跨越广阔的大洋,能量会随着距离的增长而衰减。
“另外,与上海的浅海地形和地理位置也有很大关系。”宋秀青表示,例如日本的沿海海域海水非常深,如果发生大地震,就很容易引发海啸。而对上海来说,所处的东海海域属于大陆架区域,海水深度较浅。海啸波在传播过程中因“浅水效应”大幅衰减,加上日本岛链阻挡了海啸波的传播,因此从这些因素来考虑,此次大地震引发的海啸不会对上海产生严重的灾害性影响。
注意海上设施安全减少出门
宋秀青表示,并非所有的地震都会引发海啸。一般来说,引发海啸的地震首先要发生在海底,或者沿着海岸断层。其次,震级至少是七级以上,才有可能释放出足够引发海啸的能量。另外,只有浅源地震才能够把能量从海底传递到水面上来。发生地震的断层还要足够长,而且垂直位移量比较大,才有可能引发海啸。
那么,如何做好海啸安全预防呢?宋秀青建议,对于居民来说,如果收到海啸预警,尽量减少出门在家即可,不必太过恐慌。另外,要重点关注海上设施的安全,比如说航运枢纽、能源设施、跨海交通、通讯网络等。
据了解,上海近年来正不断加强地震观测和预警工作,以应对可能面临的地震风险。
头图来源:图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