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上海,企业申请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时间已缩短至法定时限的一半,约1/3的项目审批一天即可完成。
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今年恰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举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市生态环境领域优化营商环境的惠企措施。
市生态环境局介绍,当前已对环境影响小、环境风险可控的46个项目类别实施豁免环评;实际环评审批时间缩短至法定时限的一半,报告书和报告表审批时限分别约为30日和15日,约1/3的项目通过告知承诺进行审批“即来即办”,一天完成;企业提交的材料从改革前11项压减至目前的4项。在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联动产业园区内,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5个重点产业试点免办环评“一次审批”改革;推行环评与排污许可“两证合一”审批,实现“一套材料、一表申请、一口受理、同步审批、一次办结”,全市近200个项目已从中获益。
上个月发布的《上海市生态环境领域聚焦提升企业感受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在巩固以往惠企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为企服务,提升企业感受度。
例如聚焦制度改革,深化“环评+”审批改革,全市113个产业园区已完成了规划环评。在72个项目环评联动产业园区内,90%入园项目可享受环评简化,帮助企业早落地、早投产。对关乎国计民生的交通、供水、医疗等重大项目,建立环评审批“绿色通道”,各级生态环境部门提前介入,指导建设单位办好手续,在守牢环境质量底线的前提下,帮助重大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
聚焦精准监管,对4.8万家排污单位通过信用评价体系先分级,在信用评价分级基础上,再综合考虑检查对象环境管理属性(风险因素)实行检查对象分类,通过叠加信用评级分级和监管属性分类情况,把检查对象分成ABCD四个监管等级,实行差异化监管与执法。
此外,深化人工智能政务服务应用。探索建设纸制品制造等特定行业环评和排污许可AI辅助审批应用场景,推动危废跨省转移智能办理,开通餐饮项目选址禁设范围查询服务。免费向中小微企业提供“AI+专家咨询”服务,助力降低企业环保管理成本。
头图来源:图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