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级枢纽港的吞吐量,是展现外贸水平的“硬实力”。9月11日,记者从“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活动中了解到,8月份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502万标准箱。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深水港之一,洋山港8月吞吐量257万标箱,也创造了史上之最。
上半年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7.3%
站在洋山港区,一个个集装箱如流水般被吊起、卸下、装车,忙碌的场景形成了一幅特殊的“画”。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洋山深水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402.6万标准箱,同比增长7.3%,创下历史新高;其在上海港的占比达51.9%,成为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持续攀升的主要增长极。
“这主要是得利于我国外贸强有力的反弹扶持。”上海盛东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奚敏华指出,港口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洋山港货物吞吐量的上升,对应的正是中国GDP不断增长的态势。
奚敏华告诉记者,目前在海关监管下,洋山港推动了海铁联运、水水直连等业务,这些项目带来了很多国际国内中转的货物。此外,“一带一路”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相关货运吞吐量的飞速提升。
不仅如此,在出口商品中,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正以其强劲的增长势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成为中国外贸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动力。
“联动接卸”提升航运中心能级
对于航运企业来说,时间就是金钱。那么,该如何为它们做好服务,让其省时省力省心呢?
洋山海关物流监控四科副科长吴坤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为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及长江经济带发展,上海海关和长三角、长江流域各海关正稳步推进“联动接卸”模式。
所谓“联动接卸”监管模式,是在传统的“水水中转”基础上实现 “水水直联,多港互动,内河承接,洋山装卸”一体化监管。企业可以在洋山海关办理进口放行手续,经专用驳船转运至目的港后直接提离。出口货物经驳船运抵洋山港后,海关优先安排查验办理放行手续,最大限度节省货物出港时间,从而降低企业成本。
吴坤飞指出,以2025年最新开通的海宁港—洋山港“联动接卸”业务为例,洋山港与海宁港的联动,降低了外贸企业综合物流成本,提高了物流运作效率,据测算每个标箱降低海河联运物流成本约200元。
此外,海关还通过标准化改造监管作业场所,协调解决集装箱查验和通关问题,推动数据互联更顺畅,运用数字化监管等配套措施,大幅提升港口通关效率。
探索“两仓功能叠加”改革试点
根据国际海事组织要求,2025年5月1日起,航行在全球部分海域的船舶燃油含硫量上限要从0.5%降至0.1%。
据上海海关所属洋山海关综合业务四科科长陈永华介绍,为保障首票国产超低硫船用燃料油加注业务顺利落地,该关提前掌握超低硫燃料油入库计划,“一对一”指导企业申请储罐性质变更,“点对点”实施线上快速审批,帮助企业及时调整储罐库容布局。在监管模式上,运用“两仓功能叠加”举措,节省船用燃料油出入库流转时间超50%,有力提升全球竞争力。
此外,国际航行船舶保税燃料供应服务是衡量港口国际化水平和配套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2022年,在上海海关支持下,上港能服公司设立LNG保税仓库,在洋山港完成我国首单保税LNG“船到船”加注作业,使上海港成为我国首个、世界少数几个具备为国际航行船舶提供保税LNG“船到船”加注服务能力的大型港口,2023年以来,洋山港LNG加注量均保持全球前三。
头图为洋山港现场照片。采访对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