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看!那上面有个‘机器人’在走钢丝!”
9月25日,在青浦区练塘镇,全国劳模、国网上海超高压公司输电专业工程师何冰团队研发的“天擎”特高压输电线路作业机器人,正稳稳地站在1000千伏安塘线导线上,用机械臂将一根2毫米细的销钉精准插入4毫米的销孔。从“就位”到“收工”,全程仅用20分钟,就消除了一处可能引发线路故障的安全隐患!
安塘线可不是普通的输电线路,作为国内第二条1000千伏特高压双回输电线路,它是“外电入沪”的“电力高速路”,单日送电负荷能达到上海最高用电负荷的近十分之一,相当于给数百万上海家庭供电。不久前,输电运维人员发现这里的导线上有个销钉脱落了——这可不是小事。一旦脱落,可能导致铁塔部件掉落、导线断线,后果不堪设想。
为啥让机器人来消除隐患?因为它比人工更稳、更安全。据悉,“天擎”机器人是何冰团队根据上海主电网实际需求,历经两年首创研发的智能装备。机器人的“眼睛”是由激光雷达、深度相机、可视化摄像头组成,百米高空的微小缺陷都逃不过它的“法眼”;而四个导轮则是它的“腿”,能在导线上“健步如飞”;“手臂”则是自带风速和力反馈传感器,八级大风里也能保持毫米级操作精度。 最关键的“大脑”能通过AI算法自动识别缺陷,比传统人工识别更精准。
在作业现场,它先坐“无人机专机”被送到导线上,然后自主“行走”到隐患点,全程零人工登高——彻底告别了传统带电作业的高危风险。
何冰表示,“天擎”从实验室到在电网中成功应用,经历了无数次试验优化。现在它能稳定识别缺陷、精准作业,未来还要挑战长江大跨越杆塔、极端灾害天气等复杂的场景。
头图为“天擎”特高压输电线路作业机器人在1000千伏安塘线上移动。国网上海电力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