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冒充子女以学校名义向家长索要5万元培训费,竟还掏出了教育部门的“红头文件”?10月29日,记者从静安警方了解到,一桩精心设计的电信网络诈骗在辖区内被及时拦截,民警及时拦下了正要转账的当事人韩女士,帮助其识破骗局,避免了财产损失。
10月23日下午,静安公安宝山路派出所民警李华在辖区开展入户走访期间,接到居民韩女士的咨询。韩女士展示了一条自称是其女儿通过“校讯通”发来的短信,内容称可参加某“联合培训班”,并附有一份看似正规的“上海市教育部门红头文件”,要求家长添加一位“王老师”的微信号,办理三门课程缴费,总金额高达49500元。
“文件格式看起来很正式,但我之前听过警方宣传,提醒不能轻信陌生转账要求。”韩女士表示,她正打算联系学校核实情况时,恰巧民警上门走访,遂立即求助。
民警李华迅速帮助韩女士开展核查工作。经联系其女儿所在学校,校方确认未组织任何此类联合培训,其女儿本人当时正在校内上课,且学校明令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进一步证明该信息为假。与此同时,李华将所谓“红头文件”同步报送分局反诈专班鉴别,确认该文件系伪造,整个事件为典型的虚假培训类诈骗。
宝山路派出所责任区警务队队长杨烨俊指出,这份伪造的“红头文件”在格式规范、政策逻辑与内容细节上均存在明显漏洞,实质是不法分子假借政府部门公信力,利用家长对官方培训项目的信任所实施的诈骗行为。目前,正对该线索展开进一步调查。
“诈骗分子往往利用家长对教育政策的关注,制作看似权威的官方文件以增强欺骗性。”民警李华在现场提醒韩女士。
民警还注意到,韩女士此前已与诈骗分子进行多轮对话,虽未付款,但已透露部分家庭信息,存在后续被“精准诈骗”的风险,建议其立即到所报案并做进一步核实。“诈骗话术不断升级,不经意间的信息透露也可能成为下一步诈骗的突破口。”李华补充道。
该起诈骗的成功劝阻,既反映出市民反诈意识的提升,也体现了常态化社区警务与精准宣传的实效。通过持续开展反诈宣传与入户走访,公安机关正不断织密社区防范网络,为居民财产安全筑牢防线。
头图为骗子发来的诈骗信息截图。警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