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上海居民“家门口”的幸福感,《高品质生活报告(2025)》发布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郭娜 发布时间:2025-11-12 17:55

摘要: 11月12日下午,“创造家门口的高品质生活”学术研讨会暨《高品质生活报告(2025)》发布会在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举办。

家门口的幸福指数怎么样?11月12日,“创造家门口的高品质生活”学术研讨会暨《高品质生活报告(2025)》发布会在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举办,报告详尽的展示了上海居民对家门口品质生活感受。据悉,这是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发展研究院发布的关于高品质生活的第5份研究报告。


报告在延续“健康绿色、和谐安宁、智慧便捷、多彩奋进”四维度框架的基础上,将研究居民生活品质的空间视域从城市大尺度范围聚焦到街镇社区小尺度层面,采用问卷调查和主观评价法对上海市民家门口的生活品质进行了评价分析,获得了一些新发现。


九成受访者对基层医疗服务表示满意


居民们对健康情况评价如何?对居住区周边环境满意吗?报告显示,受访者对自身健康状况评价为“很好”和“好”的比例合计达到86.18%。大部分受访者对自身的预期健康寿命都有较高期待,希望自己能健康生活的年龄平均值能达到86.15岁,远高于目前人均预期寿命水平。94.3%的受访者对街道/镇的基层医疗服务表示满意,但若去医院看病,受访者首选率最高的还是综合医院。受访者对居住区及周边环境的评价总体较好,在各分项中,对各类设施维护保养情况评分最高,为90.14分;而对各种车辆停放的评分最低,仅84.35分。不过,从不同区域看,郊区受访者对居住区及周边环境的评分最高。


在“家门口的和谐安宁生活”方面,报告显示,受访者对目前生活和谐度状况的评价较好,平均分达到91.2分。从不同区域来看,郊区得分最高,为92.7分;其次是城郊结合部,为90.9分;中心城区最低,为89.8分。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对生活和谐度的评分略有差异,其中,46-55岁中年人群体的评分相对较低,为90.7分,这可能与该群体的工作生活压力较大有关。另外,受访者对居住地治安状况的评价较高,平均分达到了93.0分,不过居民在食品信息安全上顾虑比较多,另外也比较关注楼道堆放杂物、高空抛物、电动车违规充电等安全隐患问题。


幼儿园、小学和社区事务受理中心满意度居前三


在“15分钟生活圈”中生活方便吗?受访者对街镇生活的智慧和便捷程度评价较好,郊区得分高于中心城区。在智慧化、数字化服务的知晓情况方面,八成以上受访者使用过“智能公共交通出行信息查询、一键叫车服务”。总体来看,受访者对居住地附近网点设施的满意度较高,其中,幼儿园、小学、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的满意度位居前三位,而菜市场、公共活动场地、公园绿地的满意度相对较低,还有较大改善空间。


此外,在“家门口的多彩奋进生活”方面,受访者对生活丰富多彩状况的总体感受良好,平均分为86.5分。不同区域得分差异不大,整体来看城郊结合部得分略高于中心城区和郊区。但有意思的是,高学历群体感受度相对较弱,明显低于其他各组分,可能相较于其他群体,高学历者因见识广而期望值更高,但繁忙的工作又压缩了他们体验多彩生活的时间。


报告建议,“十五五”期间上海要健全基层健康服务与生态治理,形成健康绿色生活风尚;发挥社区治理“润滑剂”功能,优化和谐安宁生活环境;深化街镇社区生活数字化赋能,打造智慧便捷生活场景;激发社区内生持续发展新动能,引领多彩奋进生活样态。


会上还围绕“如何创造家门口高品质生活”开展了圆桌论坛和专题发言,来自街道、高校、咨询机构的多位专家学者就基层公共服务、15分钟便民生活圈、高质量就业、生活品质主观体验、社区养老等问题进行了研讨交流。


头图为活动现场。劳动报记者 郭娜 摄影


摄 影:郭娜
责任编辑:王迪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上财宏观年度报告发布:中国经济将...

政府工作报告热议| 让群众期盼转...

李克强:增强忧患意识,直面问题挑...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