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外卖骑手“脱困”,平台企业要舍得“刀刃向内”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20-09-13 07:35

摘要: 对外卖骑手好一点,需要消费者、企业平台、监管法律都跨前一步。

近日,《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一文刷屏,引起广泛讨论。消费者、外卖骑手、平台、媒体,还有专业人士、监管部门似乎都有话要说。


外卖骑手的困境之所以会成为社会热议焦点,大概是因为很多人都是外卖平台的消费者,而又是交通出行的参与者。大家在抱怨外卖太慢的时候,或许也被闯红灯、人行道逆行的外卖骑手惊出过一身冷汗。


说实话,如果不是因为这篇文章,可能大家不会了解到外卖小哥整天“与死神赛跑,和交警较劲,和红灯做朋友”背后是被一套算法系统“极限施压”的无奈之举,大多数人也不会开始理解或者反思外卖骑手的困境。


不过,系统算法问题是一回事,同情和理解是另一回事。不能因为消费者心软,就设计一个按钮,强行塞到消费者手中,要消费者做决定、让消费者为系统带来的负面效应买单。


关注外卖骑手困境的消费者会发现,两家外卖寡头对引发热议的报道给出的回应,似乎都不能让消费者满意,更对解决系统性矛盾无效,而只是转移矛盾、转嫁责任的托词。怪不得网友要调侃“平台做个人”,这种回应和举措,简直是道德绑架。


从表层现象看,由于平台系统算法的逼迫,造成了外卖骑手为了完成派单,违反交通规则抢时间。其本质是因平台逐利,带来社会层面的“负作用”。要减少“负作用”,帮助外卖骑手脱困,消费者可以宽容,社会组织可以介入保护骑手权益,政府部门也可以多些对平台企业的监管。但最关键的,还是要外卖平台舍得“刀刃向内”,自我革新,彻底从内部解决系统性问题。


外卖平台诞生之初,是受到欢迎的新业态。它为大城市中大量的消费者提供了便利,解决了吃饭问题。同时让餐饮商家获益,为外卖骑手提供了就业机会,而外卖平台本身也能从中赚取收益,规模日渐庞大。这本来应该成为消费者、骑手、平台三赢的“模范样本”,如今却因为机器、算法、数据的不当使用,让骑手陷入困境之中,确实应该反思。


许多专业人士提出建议:不要硬性派单,而让骑手抢单;不要向消费者提供预估到达时间,而是改成骑手位置提示;将平台接单、商家出菜、骑手行路的时间分段显示;推出预约制,更合理配置骑手分布。类似种种建议平台都可以参考,总之不能只让末端的骑手“拼命快跑”,也不应该让全社会为“拼命快跑”的后果买单。


另外,刀刃向内,自我革新也不仅仅意味着割舍利益、自废武功。探索新的竞争点、提供多元化服务、增加用户黏性,最终获益的还是平台本身。如果平台相信,消费者有外卖需求,市场仍旧需要外卖骑手,市场未来趋势就是光明的。改革,解决系统“痛点”,就会让平台获得长足发展,获取持久利益。


对外卖骑手好一点,需要消费者、企业平台、监管法律都跨前一步。保护外卖骑手,也保护每一个交通出行者的安全。


责任编辑:周甸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160万骑手疑“被个体户”?平台...

外卖平台不能靠“画饼”激励骑手

让外卖骑手“脱困”,平台企业要舍...

首页

顶部